哪首诗或词的意境最美

作者: 阿斌bin | 来源:发表于2020-06-04 10:03 被阅读0次

2020-06-04

文/阿斌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诗或词意境都很美,至于说到哪首诗或词最美,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每一个读者的家庭影响、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因素等多重因素的不同,对于同一首诗或同一首词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这是每个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这正是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要想说清楚什么是意境美,先要理解什么是意境等相关问题。

一、什么是意境

1.意境的概念。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且又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简单地说,意境就是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

2.意与境的区别与联系。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意境是由主观范畴的“意”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结果。“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凡是能够感动读者、观众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反映客观对象“境” 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主观的“意”,即作者能借助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其中包括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两方面。前者由艺术创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决定,后者由欣赏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决定。

3.形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说,艺术作品中的典型性是以单个形象表现的,意境则是由若干个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在很多情况下,文艺理论界对“境界”的阐述众说纷纭,但绝大多数评论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来。

4.意象与意境的区别与联系。意象与意境不同,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意境是艺术创造中的艺术境界。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说,意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

图片来自网络

二、意境有哪些主要特征

通过对“意境”一词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意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情景交融,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是指艺术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用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这首诗中,有意象中的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这些意象组合,作者创造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意境画面,表达了李白送别友人的深厚情意。全诗将送别的离情,寓于写景之中,以出发地点黄鹤楼、想象中的烟花三月的扬州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色彩明快的送别图景。

2.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虚境,是由实境诱发和展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为虚境提供了基础。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会相辅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会起到渲染烘托作用。虚实二者是辩证的统一。

例如:柳永的《 雨霖铃》中:“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柳永的名句,是虚写别后的情景。今天晚上只须醉酒沉睡,待醒来时,当晨风吹拂,杨柳在河岸上的微风中轻轻摇摆,天空上挂着一弯残月。这是作者想象的今宵旅途和一舟离岸后的情景,是实与虚的结合,是相互烘托,相互陪衬。词的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惜别时的真情实感和缠绵悱恻的心境。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有虚实之分。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在国画中有留白一说,就是利用了虚实相生,创造出意蕴无穷的想象空间。

3.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诗词,文字表面上纯是写景的句子,其实都有深层的含意。

例如: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韵味无穷,具有意境审美特征的名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短短的四句诗,好似一幅美妙的图画,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广大读者身临其境,体验了作者的“愁”情和人生感悟。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以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写诗人由于“愁”而久久难以入眠,诗人错把寒山寺的“晨钟”误为是夜半钟声。这个看似的平铺直叙,实更具神韵。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也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听到钟声时的种种感受难以言表,回味无穷。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字含意,文字传达出的作者的意思未必完整,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文字营造的心境,包含了作者创作心态和丰富的内涵;文字与读者相感应,能够产生许多联想。又因为读者的不同,使诗句的内涵更加丰富。

4.动静结合,也是意境的审美特征。动静结合,在中国古典诗词运用得非常多。

例如: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静态的描写。第二句写山泉从石上流过,好像听到淙淙的声音,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衬托出山中的宁静。

图片来自网络

三、我个人喜欢的几首诗词

1.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情景交融之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清风朗月之夜,诗人望见一轮明月,难以入睡,牵动思念之情,思念远方的亲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此时此刻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望着同一轮明月。整首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意境辽阔深远,时光流逝,距离遥远,聚散离合,但彼此间的情谊,却永远都不会磨灭。正是在不尽的思念中,人的感情才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2. 宋·苏轼《江城子》 虚实结合之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作者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妻子王弗逝世转眼已经十年了,当初十六岁的王弗嫁给他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了事理。这十年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倍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虽然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但依然对爱妻王弗深切思念。这首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作者对亡妻的深沉思念,是写实手法;下阙记述梦境,抒发了作者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是写虚手法。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3.《诗经·邶风·击鼓》韵味无穷之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首诗中为我们展现了几种意境美,其中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拉着你手紧紧握,与你白头到老。这是对婚姻的承诺,对对方的负责。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那是天长日久的相处和包容,是融入了彼此之间的温暖。生死相许更是一种境界。你的生命中有我,的生命中也有你,相伴一生为终。在这世上最为凝重、最珍贵的爱。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诗词达到了很高的意境美,千古传诵,如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李白的《将进酒》 ,李商隐的《锦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蒋捷的《虞美人 ·听雨》等等,由于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欣赏水平和角度不同,很难说哪一首是意境最美的。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哪首诗或词的意境最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aw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