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652582/fa0527185f6d5cc7.jpg)
一、红绿灯模型的理解
1~红灯模式,昨天的会议上没讲“红灯”,其字面意思就是需要停下来或者终止掉。
我的经验是知道该放弃什么,这是高效的一个关键。那么如何知道该放弃什么这也是个关键,在有能力分析成本和收益的时候很容易做出选择,没这个能力之前我的办法很老土,那就是去撞南墙、去坚持、去付出到自己能够承受的界限之外就果断放弃。说到这里“边界”这个概念,很多时候很容易越界,就像嗜酒的人老是说“喝完这一瓶,我就决不再喝了”。不懂得下牌桌的人,总是抱着“下一局,我万一会赢”的心态。
大学刚毕业时不懂得如何发展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听说学英语能够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就盲目的去努力学习了。然而因为自己无论职场还是生活都不可能用到英语这个工具,最终还是在坚持2年后看不到有何用处之后,果断放弃了。
要放弃已经付出了很久的东西,非常不容易。因为那个时候自己有不甘心,还有很大的挫败感,觉得自己很没用。但是,如果不果断放弃自己付出的“沉默成本”,那么自己在正确的事情上面能够付出的成本就必然会减少很多。很难再有“扭亏为盈”的机会!
2~黄灯模式,哪些事情必须等别人,同时给别人必要且充足的准备时间。
我的经验是,及时的跟踪那些暂时停下来需要等待的事情非常有必要。就在中秋节前5天,我临时收到了我负责的项目要在中秋节前2天评审的事情,而那个时候我还在等待业主(客户)的反馈意见。一脸茫然的我,收到领导要求第二天寄出设计文本给评审专家的任务后,就开始疯狂的设计文本收尾和装订工作,那天我和我的两位同事一起干到第二天早晨6点钟才最终完成了任务。
事后想想,如果跟踪业主的反馈及时一些,多渠道的关注上层的动向,那天就不会手忙脚乱狼狈不堪。
还有一点就是,给别人必要和充分的时间。助手需要学习和探索的时间,上级领导的审查也需要花时间。自己是个学习者,知道学习需要必要的时间;当自己是个反馈者的时候,体验到反馈也需要必要的时间。完美的成果,必须经过执行者和反馈者共同的付出。
“创意篮子”这个工具,感觉非常有兴趣试一试。我常常被自己突如其来的想法困住或干扰,难以专注在当下最主要的目标上。把那个零碎的想法记下来,完成主要目标以后再去审视它,或许真的有用。明天就试试!
3~绿灯模式,当下必须完成的事情。
我理解的“必须去做”,第一种是像吃饭睡觉这些必要事情,工作中的例会或者其他惯常行为;第二种是当日必须完成的任务,肯定是紧急的事情,或许并不是很重要;第三种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很重要,却因为今天不做不会立刻受到损失或者惩罚,我总是对这类事情格外开恩,能拖就拖。
如何处理紧急不重要,我的策略是能委托的尽量委托,我不直接处理还能得到同样的效果。实际上就是,让紧急变得不紧急得有个中间缓冲环节,这个环节要么是愿意支付报酬给别人,要么是自己能给别人提供等价值或超价值的东西。
如何让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坚持下去,想来想去还是让自己感觉到紧急,让未来的紧急早点发生在当下。只有急了,我才会更有干劲,更专注,更高效。
二、红绿灯模型的应用
1、红灯应用~放弃努力了,还是比不上同事的动手能力。打印的工作就完全交给我的助手,只要确保他理解我的意图,他完全可以比我做的更好。我要做的只是确保我要求的效果被很好的表现出来。
2、黄灯应用~及时关注那些停下的工作,避免超出自己预料和控制的事情发生,给自己和合作伙伴都留够充足的时间。本周的任务就是促成并跟踪,外包工作的落实情况。把我对任务的分析及时向上级汇报,或许能让我和公司更加主动一点。
3、绿灯应用~放大自己的优势,不但要让上级越来越认可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行为标准,还要激励助手参与到我的目标和讨论中来。重要的事情要多开绿灯,做成了给自己奖励,做不成了给自己惩罚。
这周要向同事承诺:完成了新的挑战——结构专业的计算学会了,我就请办公室的同事一起吃饭。
![](https://img.haomeiwen.com/i6652582/6b4b105d4f0982f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