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作者 孙瑞雪
相比于动物,人的成长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绝大多数动物的成长周期是一年左右,而人类仅身体的成年就需要18年的时候,再要成长到成熟,则需要到大概四十岁。
人的完整性包括哪些方面呢?包括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自我。只有这些部分都稳定地、完整地成长起来,我们的生命才会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样子。
什么是完整地成长?就是指儿童可以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自己感觉的主人,做自己心理的主人,做自己认知的主人,做自己精神的主人。
什么叫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呢?婴儿在出生的时候还不会支配自己的身体,慢慢地他会开始动头、手、趴着、坐起来、站起来、走路。我们所说的让儿童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就是准许孩子去做各种动作,各种活动,不干预,不给他设置障碍,让他把他身体的各部分练习到感觉非常精微的状态。
做情绪的主人就是让孩子可以正常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比如孩子哭泣的时候,我们要准许孩子哭,并要温和地说:“没关系,你哭吧。我陪着你。“这句话蕴含了几个内容:一是我完全接纳你的哭、你的情绪;二是我倾听你的情绪,表明我尊重孩子的情绪;三是我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孩子熟悉自己的情绪,情绪成长就有可能。也就是说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就是三步:第一步,容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第二步是给情绪命名;第三步是分析情绪后面有什么。让孩子从小认知自己的情绪,就像认识我们的身体部位,认识周边的环境一样,情绪就会发展,走向理性。
让孩子做自己感觉的主人,就是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容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完成。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孩子尽快地发展他们的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嗅觉,但是每种感觉的发展都有自己秩序,我们要尊重孩子自然发展的规律,不可拔苗助长。例如有些孩子见到陌生人会有些胆怯,等熟悉之后才会放松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孩子熟悉,而不是推他到众人面前。
6岁以前,儿童是在发展身体、情绪和感觉。到了7岁,心理发展就很明显地开始了。
如果不压抑孩子的话,他们内心想什么,就会用语言描述什么。这个过程一旦顺利通过,到了中学,理性的光芒就会放射出来,达到结构的、假设性的、宏观式的思考。所以,这阶段就是要让孩子做自己心理的主人,让他们可以想什么就表达出来。
人的认知只有在青春期到来的时候才会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到那时,大脑逻辑结构发展基本完成,抽象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概括水平,话语组织能力具备,这些能力引发了兴趣,内心中的知识大门便随之敞开。所以教知识的那一部分,一定是在青春期到来的时候才真正地开始。
身体、情绪、感觉、认知的发展都会直达精神。我们可以用拥抱表达爱,爱就是精神。我们有各种感觉,精神的感觉是最高的。我们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的时候,儿童会哭,这是因为儿童感受到了善良、正义,达到了一种精神的状态,并通过情绪表现。达到精神的时候,自我的花瓣就在生命的内部产生。我们一点点积淀,慢慢地成长,内在的自我就被创造出来了。
在这期间,我们要做的只是耐心地陪伴孩子,让他在很安宁、舒适的节奏中成长,走向完整。如果能够自然地走向完整,这个生命就会管理自己的未来,同时去实现自己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