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摄影
秋来冬去(六)

秋来冬去(六)

作者: 倚然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9-02 15:49 被阅读0次

        今日农历七月半,雅称中元节,俗称鬼节。意念中的这一天,应该是阴云密布、秋风萧瑟、凄凉悲情的氛围,可今天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感觉不到丝毫人鬼之间的暗沉。只是在昨晚今晨读到的微信里,认知到了这个特殊日子的由来,知道除了咱中国老百姓,其它诸国芸芸众生,对于故去的先人,其实都有一番追思哀悼的讲究。

        在我们青少年成长的年代,生活在大城市,赶上“破旧立新”,凡与革命造反无关的旧俗,全部归入被扫除之列,“鬼节”自然也在其中。那时的我们,懵懵懂懂啥都没能真正明白,原生家庭的成员也都健健康康活着,对于坊间流传的关于鬼和神,全无切身体验,只以为都是迷信,是别人家的事,与自己毫无关系。改革开放之后,传承几千年的习俗又回到了人们生活之中,春节、清明节、中元节、寒食节等日子,都成为举国悼念先人先祖的祭日。中国国土面积之大、民族之多、悼念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抚今追昔、怀念故人、传承风骨、表达深情却是共同。现在人口众多的大都市,阴阳两隔的表达方式,有了一次又一次变革,更加趋于文明、理性;而在中小城市和乡村,还多多少少延续着旧有方式。咱老伴家几姊妹中,二姐夫出身农村家庭,每年中元节早早的就买好了香烛纸钱、代全家每位成员写好字符,在傍晚避静的街头巷尾河畔,点烛烧纸寄托哀思。咱们小家的表达方式是,放碗摆筷举搁杯,与故去老人隔空聚合,说上一席贴心话,表达不忘真爱深情。

        我们每位活在世上的人,都将经历生死,也会面对阴阳两隔,人生百年不过转眼之间,世代情缘又岂是说了就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给我们提供了博大精深的可传承、可弘扬的文化,使民族精神、美好亲情得以延续、得以衍生、得以抚慰心灵。我们当接纳,当珍惜、当永记。

相关文章

  • 秋来冬去(六)

    今日农历七月半,雅称中元节,俗称鬼节。意念中的这一天,应该是阴云密布、秋风萧瑟、凄凉悲情的氛围,可今天日秋...

  • 秋去,冬来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 三毛 01 立冬已立,冬似乎未来;暮秋已暮,秋似乎未走...

  • 秋去 冬来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昨日还摇挂枝头的枯叶,今早已不知去何处翻滚流浪;只剩光秃秃的枝丫在随风吹...

  • 冬来秋去

    清晨,凉意袭人 冷不防地 冬就已经悄然而至 如梦初醒般 一夜醒来,秋已经不在 一阵忙乱 忙着添衣加被 忙着换鞋穿袜...

  • 冬来秋去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风雪,南国的冬季是没有雪的,湿湿冷冷,今年的冬季,真可谓是忽如一夜冬风来,昨天仿佛还在夏...

  • 冬来秋去

    冬来秋去, 晚霞夕陽暮。 枫红叶落寒霜露, 山野秋黄春妒。 把盏美酒花间, 谈吐豪气万千。 笑傲人生如梦, 醉看名...

  • 秋去便是冬来

    人生的滋味,只有经历了冬的凛冽、春的烂漫、夏的狂热,才有秋的充实。唯独喜爱枫香凌乱的季节,没有刻意地追求,也没有特...

  • 秋来冬去(十二)

    生活中最亲密的关系是什么?这都常识无须问答。但为何本来好处的亲密关系,却不好处、处不好,有谁能把它说清道明...

  • 秋来冬去(十九)

    夜宿峨秀湖畔的大酒店,这两天睡眠出奇好,或许与白天行走疲惫有关,但关键是当地空气好、负氧离子含量高,容易催...

  • 秋来冬去(九)

    临近农历节气白露前的周六,成都天色阴沉得可以拧出水来。气温最高只有25度,却没能感受到应该的爽,湿度指标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来冬去(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dw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