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的一本书是《为了报仇看电影》,单从名字的释义上看,给人一种打打杀杀的感觉,但是作者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有的时候,看电影,为的是报仇,向庸常的生活报仇。另一个更为具体的表达是:因为电影让人生加速,让时间在各种情节、经验、景观中变得浓密,而不是那么荒芜和漫长。
这本书不是一本影评而是电影随笔,是一部很好的枕边读物和有零散时间的读物,因为它每一篇没有太大联系,就好像小诗、像成语故事一样简短(每篇一千字左右),读了之后还能给你些现在生活中的启示和共鸣。
如果你看过电视CCTV10的节目《第十放映室》(一个影评类的节目),我保证你也会喜欢这本书,当然大多数人一开始读它完全是因为标题。
《为了报仇看电影》大概就如同文字版的《第十放映室》,当然相比较而言,《为了报仇看电影》更私人些,这本书的角度不是评判电影的好与坏,它的每篇也不是对整部电影的叙述,而是讲的某个电影片段、人物和情节与现实之间的契合,其中也包括与影视有关的现实中的人物(演员)的生活哲理,篇幅简短,毫无赘述感,语言犀利,能一针见血,读了以后会有拍案叫绝之感。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作者——韩松落,序言中有这么一段话介绍作者:他的文字,看起来细腻,但更准确地说,是他眼毒心静。他躲在窗后,看路人的发梢,那上面粘着的灰尘、昨夜的噩梦、梦里的血腥和酱油味、气息深处的脉搏、一息尚存的希望……眼毒的人通常心静,因为与世事有距离,而心静的人,我们都知道,其实都包藏着翻云覆雨的海。
新版的《为了报仇看电影》是《为了报仇看电影》第一部和《为了报仇看电影2: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修订版,内容归类分为六辑(每一辑的标题也是当辑里一篇文章的标题)。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下书中的内容吧。
第一辑:人生的质感(本辑共20篇,简述其中的3篇)
1.《为了报仇看电影》
文中提到人们钟爱的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女奴》《窈窕淑女》和《风月俏佳人》,剧情几乎谙熟于心,可是大多数人还是会在她们换下旧衣穿上新装的时候,屏住呼吸,为得就是证明后天修炼来的本事也可以向生活报仇。
当然作者提到向现实生活的报仇方式也有很多,不一定是看电影,比如2005年《超级女生》异常火爆,而是源于大众可以将和自己一样的平凡人推向舞台,这迎合了观众扬眉吐气的心理,毕竟渴望扬眉吐气是人的本能。
2.《像刘德华一样正常》
这一篇里讲述的是在不正常的环境里,保持正常生活的人,是值得人们钦佩的。无论是《艾琳娜的手掌》里的女主人公艾琳娜·森德勒,还是《狗镇》里的女主人公格蕾丝,或是斯蒂芬·金的小说《玫瑰疯狂者》的女主人公,她们都在不正常的环境里保持着正常的生活,最终保护自己也拯救了自己。
现实生活中的刘德华,身为演员却能保持正常的作息和饮食,虽然他是HBV携带者却没有发病,而且还成为乙肝防治宣传大使,救了他的,恰恰是他正常的生活。
3.《逼良为优》
电影《戏王之王》中警察派去黑帮的卧底,被识破丢了性命,最后得到黑帮老大的一句话是“演技太差”,而后警察陈文龙接受任务,他的演技也烂到家,最终被识破,差点也丢了性命,那时他才真正意识到,不演,就要死。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随时会遇到“不演就死”的地步,所以人生中有些事是不得不做的,于不得不做中勉强去做,是毁灭,于不得不做中做得很好,是勇敢。
生活不一定逼良为娼,也可以逼良为优。
第二辑:熊不是泰迪熊(本辑共17篇,简述其中的2篇)
1.《熊不是泰迪熊》
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灰熊人》,最后的结局里发生了灰熊吃人事件。发生这一切的原起因是,纪录片中的主人公只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美好想象赋予给了那个灰熊世界。
回到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以为鸟儿在歌唱,海豚在舞蹈,狼是一个孤独的王子。可是我很少意识到星座也不过是我们在星球之间强行拉上的连线,人对自然一面冷酷无情,一面又有“钟情妄想症”,全然不顾那些”压倒一切”的冷酷,最终酿成“一厢情愿”的悲剧。
2.《你竟惋惜一篮樱桃》
《007:量子危机》的一组镜头:詹姆斯·邦德追着一位特工进入一栋大楼,在楼梯上碰掉了老太太正在用吊篮运送的樱桃,樱桃摔得稀烂,老太太无奈又痛惜的说:“又掉下去了!”
这个时候影院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笑声,当然这一段是为了搞笑。
这样类似的场景在《保持通话》里也出现过,反应了小人物的计较和吝啬,依然滑稽可笑。摩根·弗里曼说:“没有伟大的人,只有伟大的动机。”所以我们永远被伟大的动机侵袭,忽略了“那篮樱桃”的价值,并嘲笑着别人的惋惜和计较。
第三辑:向你打听一个人(本辑共12篇,简述其中的1篇)
1.《向你打听一个人》
这一篇落实到现实中的出演影视剧的人物,作者谈到音信全无的许美静,谈到曾经消失多年的陈淑桦,以及其他成为人们回忆的影视人物,都慢慢的消失在观众的视野之中,也慢慢的没有人再提起,可是当时所有喜欢他们的人分明信誓旦旦、言之凿凿。
偶尔有人记起,也终于没了回音。
作者感慨:我们生孩子起名字,我们写信打电话,我们倾诉撒娇,我们和周遭发生联系留下印记,一切努力,为的也不过是,我们失去行踪的时候,有人为我们四处询问打听。
第四辑:安倍晴明的庭院(本辑共18篇,简述其中的1篇)
1.《安倍晴明的庭院》
电影《阴阳师》里有狰狞的厉鬼,却也有阴阳师安倍晴明四季分明的庭院,春天的樱花和秋天的枫叶,给人强烈的季节感。电影《好色一代女》里急着出门做生意的妓女,也在留恋张望带有季节感的景象时,内心安静了。
像诗文《诗经》《乐府》《唐诗宋体》等也为“季节讴歌”。
这些季节感都算所谓的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各种作品里逐渐消失了,我们像是《移魂都市》中被绝灭了过去并被禁锢在没有季节的都市中的人,再也听不到像《秋蝉》这样的歌词。
第五辑:爱是最好的唤醒(本辑共12篇,简述其中的1篇)
1.《都爱老男人》
电影《伊莎贝拉》里的少女张碧欣寻找自己的父亲,在找到之后,终于也分不清对这个将近四十的男人到底是亲情还是爱情,饰演张碧欣的梁洛施接受采访时也坦言喜欢像父亲一样的老男人。
在喜欢老男人的人的心目中,这些老男人像百科全书、导航明灯、《人生指南》《读者文摘》《野外生存必读》《家庭日用大全》。朱天心在《预知死亡纪事》中说:“他们通常因此较他人积累几世的智慧经验。”
作者说:“老男人不一定是真的老,但却要有一颗‘老灵魂’,所以洞察、通透、笃定、安稳、不为所动。”
第六辑:所有的故事都是爱情故事(本辑共13篇,简述其中的1篇)
1.《给小狗的一朵玫瑰花》
电影《导盲犬小Q》《八千公物语》《柴犬奇迹物语》和《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都是日本一部部催泪的“狗电影”。终于随着香港导演陈安琪拍摄的纪录片《爱与狗同行》的诞生,我们也有了自己的一部催泪的“狗电影”。
《爱与狗同行》里面的故事都和爱与失去有关,它意在探讨人生更深刻的主题,它借助小狗的眼睛,看着剧中人的倒影,考察人生的缩影,也让我们能从狗身上学到无条件的爱,它们总是宽恕,总是信任。
那个与走失的狗重逢的女人Sally说:“我学到的就是,当你爱的时候,你会感到恐惧,恐惧失去所爱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去爱的更多,如果害怕你所爱的,就爱得更多吧。”
好了,就到这里吧,如果可以,真的希望你去读一下这本书,感受和学习一下作者韩松落的独特视角和细腻的感情。
也许就是因为这种细腻的情感才有了独特的视角,作者也将内容人性化的归类,帮助现实生活中的内心不是很强大的我们,去尽力规避那些负能量和意外惊吓,而尽可能地接近和吸收生命中的真实、美好、希望和善意。
注:笔名“松落”,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序:“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当时看完出处时,就感觉这名字有一股“妖孽”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