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作为那个年代的人,一生受了很多苦,不识字,个子小小的,瘦瘦的,周围人会用“精明”来形容她。活着的时候,母亲对她颇为不满,为她的不公平对待儿女,离开了,母亲的很多行事风格有奶奶的影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3904431/d8f7f48290c43d24.jpg)
偏向“难”一点的孩子
小的时候,经常听母亲抱怨奶奶的偏心,听多了,深以为然,事实上在我大一些的时候也是如此看在眼里。记得大一那年,家里翻建房屋,同时施工的还有二叔家。奶奶唯一到我们家施工现场的只有一次,我放假回家做馄饨给工人们当下午点心时被她看到,她过来帮忙。而二叔家整个翻建过程中,奶奶是忙前忙后,把堂弟和堂妹接到家里照顾得妥妥的。
后来我结婚生了女儿,满月回门,恰逢奶奶不小心摔伤了脚,只能坐在床上休养。因为女儿晚上很闹腾,母亲总希望我下午可以补个觉,她自己也没有时间一直抱着小女儿,于是就把孩子送到奶奶身边,小家伙被奶奶暖暖的抱在手里,美美的睡上一下午。而我总在睡完一觉以后去接女儿,顺便听无聊的奶奶聊聊她的过往和想法。是她告诉我:做父母的总希望孩子个个都很强,内心里希望大家家庭状态都差不多。所以在她看来,母亲是幸福的,有外公相帮,有舅舅们撑在前面协助张罗,所以她不需要操心我父母的生活。而另外两个生活的鸡飞狗跳的叔叔,总让她放心不下,所以行为上总会帮衬一把,也就形成了母亲眼中的“偏心”。这一段的沟通让我理解了作为父母亲的想法,对于所谓的“偏心”不生怨愤之心,只是我们所理解的公平和他们所理解的公平不一致。我们期待的是公平相待,老人想的是家庭状态相对公平。
为孩子的未来做相应的规划
奶奶谈到谋生,她为子女所做的规划是:
老大参军,回来进工厂上班;
老二继承她的豆腐手艺;
老三学了扒河蚌;
老四考了学校做了中学老师;
老小是个姑娘,学了缝纫。
不管结局如何,她为孩子确确实实是做了规划的。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两口子,不如老太太睿智。
独立自主
奶奶有句名言“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草灰掸不了墙”。这是今天看到老叶老师的文章想到的。奶奶的一辈子都是凡事靠自己,虽然可能是世事没得选择的无奈,但是这种独立和担当确实无可置疑的。从我记忆开始,奶奶先是做豆腐,后来做豆腐的家当传给大叔,又开始种菜卖菜;再后来又种植花木……一辈子没有要子女承担一分,但是脾气也颇让子女无奈,素有“老古怪”之称。但我坚信,那是她自己原则所在,这样的选择是属于她自己的。从她的独立自主的性格中我更多看到的事她的经济意识,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能把日子过得这样昂首挺胸也是难得的!而她的这种意识到如今还在影响着村上人,独立,奋斗,勤勉……
![](https://img.haomeiwen.com/i3904431/5b04fdb6c4d807eb.jpg)
如今一年两次会到奶奶的墓前,不为什么,没有最深的爱,但是挡不住的亲情,挡不住对这位长者的尊敬和爱戴!我们一切都好,您请放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