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化历史随笔读书
“竹林七贤”之知人善任宰相之才的山涛

“竹林七贤”之知人善任宰相之才的山涛

作者: 榆木斋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14:11 被阅读4次

    枯木

    在“竹林七贤”里面,山涛和王戎是出仕后官职最高的两位,位至三公。然而,王戎功名心最盛,为人贪鄙吝啬,善于清谈,明哲自保,是一个典型的政客。而山涛则有宰相之才,为官清廉,气量宽宏,知人善任,瞩目高远,是晋朝著名的贤臣,赢得后世赞誉。

    山涛(205年-283年),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父亲山曜官至宛句县县令,山涛早年丧亲,居家贫寒,幼时器量不凡,卓然不群,喜欢老庄学说,韬光养晦,直到四十岁才出仕。开始为郡主簿,后被举为秀才,历任郎中、尚书吏部郎、行军司马,西晋建立后,被封为新沓子,升任大鸿胪,进爵新沓伯,累迁冀州刺史、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右仆射、司徒等职,位至三公,去世谥号“康”,后世多以“山公”尊称。

    《晋书·山涛列传》内容详尽,记载了山涛在政事、见识、交友、人品、家风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和高贵品格,对山涛赞誉有加,溢于言表,我们就择其一些典故事例回顾山涛的风采。

    识量过人,卓然不群

    山涛年少就以识量过人著称,善于识人,器量不凡,梁代文学家任昉评价:“在魏则毛玠公方,居晋则山涛识量。”,说的就是山涛见识深远、度量宏大,而毛玠为官忠诚正直,都堪为师表。

    “竹林七贤”中,嵇康为灵魂人物,山涛年事最长,平素与嵇康、吕安相善,后来引入阮籍、阮咸,嵇康引入向秀、刘伶,阮籍引入王戎,从而游于竹林,意会心领,成为“忘言之契”,莫逆之交,被誉为“七贤”。从史料看,山涛为人有器量,能够发现别人优点,性格温和仁厚,年龄又最高,因此赢得其他几位的敬重,是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山涛任职冀州刺史时,当时的冀州风俗鄙薄,相互之间不推荐,山涛便广为搜罗贤才,任命三十多人,使得这些人皆明显当时,于是冀州风俗为之一变,开始崇尚贤能良才。(《晋书》)

    山涛前后两次担任吏部官职,几乎考察遍了朝廷内外百官,举荐的人都是才尽其用,并无失才,唯只有用陆亮,因为是皇帝诏书任命,山涛不同意,争辩不得只好同意,后来陆亮因为受贿而被撤职,也说明山涛的识鉴之能。(《世说新语》)

    晚年任职期间,与尚书和逌(和峤父亲)交往,又和钟会、裴秀诚恳亲密相待,钟会、裴秀等争权夺利,山涛则心平气和处在他们当中,各得其所,处理得当。(《晋书》)

    山公启事,万世流芳

    山涛知人善用的典故,当以“山公启事”最为著名。据《晋书》记载,山涛两次担任吏部甄选官员的官职,前后十多年,每次有空缺选用人才,山涛则多准备数人,然后予以评价,奏给皇帝,让皇帝选择。然而皇帝选择的并不一定是首选人物,于是人们以为是山涛任人随意,向皇帝进谗,受到皇帝手诏批评,然而山涛依然行之自若,并不分辨,直到一年后人们才知道原委,埋怨才得到平息。

    山涛每次选拔空缺人才,都会按照题目进行评定考核,然后公开奏本,当时人称《山公启事》,可以说,山涛开了公开选拔的先河,赢得后世赞誉。唐朝著名宰相诗人张九龄在《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中赞曰:“既庶仁斯及,分忧政已宣。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把山涛和西周时期著名宰相尹吉甫相提并列。

    操行高洁,为官清廉

    山涛操行高洁,为官清廉。山涛和发妻韩氏感情非常好,做官之前,家徒四壁,山涛对妻子夸下大话:“暂且忍耐极寒,我以后肯定会成为三公,只是不知道你有没有那个福气?”。韩氏见识也颇高,《世说新语·贤媛》记载,当时山涛和嵇康阮籍交往,一见面就情投意合,义结金兰,韩氏则偷窥二人的言谈举止,并且评价说:“论才气山涛差远了,可是可以用见识、气度和他们交往”,可见韩氏也是识鉴高人。山涛显贵之后,始终就韩氏一个妻子,并未养婢女和妾室,这品格在那时候是难能可贵的。

    山涛不但对妻子忠诚,而且侍母极孝。山涛在晋朝得到皇帝重用,仕宦顺利,升迁较快,然而山涛为了侍奉老母,几十次上表辞官,然而都没有得到允许,看得出并非某些钓名沽誉之徒。皇帝因为山涛清廉,难以供养,于是特地赐给他每天供给的凭证,加赐床帐席褥,礼节俸禄在当时没人能比。

    山涛为官清廉,当时官员纳贿公卿,以求虚名,风气如此。曾有官员纳贿丝绢百斤,山涛不好意思拒绝,博取清名,便把丝放起来,束之高阁。后来该官员事发,受贿的都得到处理,然而山涛的丝却连封口都没动,直接上交。

    山涛去世后,宅邸只有十几间屋,子孙又多,容纳不下,为此皇帝下令给他们家建了房屋用以安置。如此一个位至三公的清廉官员,在当时腐败的风气下,能够保持操守,确实难得。

     

    见识非凡,高瞻远瞩

    山涛胸有韬略,高瞻远瞩,见识非凡。早在曹魏出仕时,和石鉴共事,看到司马懿病卧在床不临事,感觉到其中有蹊跷,于是提醒石鉴,“石生不要在马蹄间来往奔走!”,于是丢弃官符而去。后来果然司马懿举事尽灭曹魏集团。

    《资治通鉴》记载,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在杜预、张华的支持下决意伐吴,贾充、荀勖等人不同意伐吴,司马炎大怒,贾充立即脱帽认罪。山涛退朝回来说:“古人云,‘只有圣人能做到内外无患,假如不是圣人,外部安宁了就必然有内部的忧患。’,以我朝目前的情况来看,留着吴作为外部威胁,难道不是良计吗?”,山涛的意思时暂时留着外患,用来激励内部治理,内部安宁了才平定天下。有一定的道理,后来孙吴灭亡后,晋朝内部纷争频仍,内乱叠起,也可以看出山涛见识非凡。

    山涛虽然不学孙子、吴起兵法,然而对形势判断非常准确,关于兵略能够与兵法暗合。当时孙吴平定后,皇帝下诏书停止军役,以示天下太平,州郡全部撤去军队,山涛表示反对,应该保留兵备,司马炎称赞道:“真是天下之名言啊!”,但不能采用。后来晋惠帝年间多次发生事变,盗贼蜂起,各郡国都因无军备而不能制止,于是导致天下大乱,果如山涛所言。

    金兰之交,不负重托

    山涛和嵇康为金兰之交,然而,因为嵇康的传承千古的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的形象固然光辉无比,反而使得山涛遭后世误解,以为山涛贪慕虚荣,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嵇康为人,旷达狂放,耿介孤直,山涛则宅心仁厚,气量非凡。就山涛举荐嵇康事件来说,实在是出自内心好意,当时山涛受到司马氏任用,便推荐嵇康以官自代,是想让嵇康的才华得以展示。嵇康毅然拒绝,坚决不出仕,声明和山涛绝交,然而在被杀时却托孤与山涛,其不怪乎?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就知道其中缘由。当时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势如水火,前期司马懿装病在床,韬光养晦,使得曹魏放松警惕,最后失败,后期司马氏为了巩固政权,消灭异己,自然对曹魏派系人马进行甄别,顺则昌不顺则亡。而嵇康属于曹魏派系,山涛属于司马氏派系,因而才使得两位金兰之交不得不分道扬镳。

    为何这样说?也许人们认为嵇康不随波逐流,不向权势妥协,品格高洁,清辉溢远。可是也要看到,还是有其他原因的,因为,嵇康的妻子是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在曹魏时期得到任用,官至中散大夫。而山涛的父亲和司马懿夫人宣穆太后张春华是中表兄妹,按辈分来说山涛和司马昭、司马师是兄弟辈,两家之间血缘相近,山涛在曹魏时期并为得到重用,后来是司马师提携才得以举孝廉为秀才,并且司马氏对山涛的才华非常钦佩,晋景帝司马师称他为“吕望”,看做姜子牙式的人物,山涛“士为知己者死”,再加上血缘关系,自然甘愿辅佐司马师政权。而嵇康则因前期得到曹魏恩惠,并且妻子是曹氏,身上自然被打上曹魏集团符号,如若归顺,也不一定能够得到重用,因此干脆隐逸不仕,甚至对司马师集团骨干人物钟会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这也是情理之中。

    从《与山巨源绝交书》文来看,嵇康和山涛的决裂,只是政治上的选择,无所谓谁对谁错,嵇康不臣服司马氏,也不一定是志向高远,山涛辅佐司马氏,更不是趋炎附势,这要看站在谁的立场上看问题。嵇康依靠绝交书名垂千古,然而平心而论,嵇康为人狂放,逞才放旷,嫉恶如仇,并非治国之才,而山涛气量宏阔,知人善用,举贤荐能,堪称宰相之能。

    嵇康和山涛的绝交书,属于公开信,是借着和山涛绝交的旗号,发表的却是政治上的声明,这只是一种政治姿态,说明绝不向司马氏妥协的决心。然而并没有真正和山涛绝交,这在嵇康临刑前托孤就表现出来,嵇康对儿子嵇绍说:“巨源在,汝不孤矣。”。这点说明,嵇康和山涛真的是金兰之交,二人相交于心,嵇康知道山涛为人宅心仁厚,以后肯定会照顾自己的子女,因此可以说是放心的就刑。

    山涛也是这样做的,《晋书》记载,嵇康被诛后,在主管吏部选职时,山涛向晋武帝司马炎奏折上说:“《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并说嵇绍的才能可以和春秋晋国大夫郤缺相媲美,推荐为秘书郎,而司马炎非常信任山涛,说既然如你所言,那么应该为丞而不是郎,于是,嵇绍被选任为秘书丞。嵇绍在征求山涛意见时,山涛说:“我为你打算很久了,天地间一年四季,也还有交替变化的时候,何况是人呢!”,于是嵇绍就出仕了。嵇绍官至侍中,后来拼死保卫晋惠帝司马衷遇害,累赠太尉,谥号“忠穆”。

    父亲嵇康死不妥协,儿子却为保卫司马氏而死,因而脱离开历史背景,很难说谁对谁错。不过有一点,那就是山涛为人仗义,赢得后世美名。后人多有诗词赞扬,杜甫的《别张十三建封》有:“范云堪晚友,嵇绍自不孤”李商隐《赠宇文中丞》:“欲构中天正急材,自缘烟水恋平台。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嵇绍不孤”也成为后世托孤的代名词。

    山涛被“竹林七贤”的王戎评价为“璞玉浑金”,不但才华横溢,而且举贤荐能,运筹帷幄,治国安邦,为官清廉,被誉为道德楷模,是魏晋时期名士的代表人物,并且家风淳朴,他的儿子山简和孙子山遐等都名垂青史,以至于《晋书》评价山涛:“若夫居官以洁其务,欲以启天下之方,事亲以终其身,将以劝天下之俗,非山公之具美,其孰能与于此者哉!”

    2019/3/9榆木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竹林七贤”之知人善任宰相之才的山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ms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