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子养儿,儿养儿。
话听起来有点绕,又确实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果你只有能力养一代人,你会选择养哪一代?
这时候的父母,更像蛇褪去的旧皮,蝉褪去的旧壳,蝴蝶飞出以后,留下的破茧。
所有精华,都已奉献给新生命。世人都说父爱如山,母亲伟大。对于生命的延续,他们粉身碎骨也甘之如饴。
浏览新闻,看到北京的房价,随随便便8万一平,10万一平。别的城市不说,就算居住在北京的市民,他们工作一辈子估计也买不起。
我却有一个朋友,生活在三线以下的城市,把家里面三套房子卖掉,给孩子在北京买了个首付。
竭尽所能,奋力托举,只为孩子有一个比较好的起点。
为人父母才知道,只有孩子好,自己才好。孩子不好,自己肯定不会好。
孩子小的时候生病,父母恨不得自己替孩子生病。孩子的痛苦到了母亲那里会加倍。与其母子受苦,不如母亲一个人忍受算了。
这是几乎所有天下母亲的想法。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可以一命换一命,医院的天台上一定挤满了排队的母亲。
这话听起来,用悲壮二字形容都显苍白。
一个农村家庭,一贫如洗,幸好三个孩子读书争气,分别到考到省外读书,在城市扎根生活。
父母变卖家里面所有能卖钱的东西,就是想给孩子在城市买套房,好让孩子在城市媳妇面前生活得有些底气。
但是无论他们怎么拼凑,对于买房子,都是杯水车薪。真是让人绝望至极。
下面是作者写的:
“客车启动,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完全消失在我模糊的视线里。我知道,再过一个小时,我就可以到达县城,再过三个小时,我就可以到达重庆,再过三个小时,我就可以回到我工作的城市。而母亲,她回到家的那条路,要穿过一大片丛林,涉过一条小河,爬过一座山头,最后才能走上那条熟悉的土路。
这些年来,从父母的年轻时光,到如今的垂垂暮年,他们耗尽了大半生的心血,让三个子女从这条乡间的小路上,走上了一条越走越宽的路,而他们至今行走的路上,依然杂草丛生,遍地荆棘。在这条路上,他们老去的年月和逐渐枯瘦的背影,已经定格成村头那两棵苍老的歪脖子树,定格成我们心中需要一生铭记并让我们一生疼痛的风景。 ”
看完喉头哽咽,真想流泪。
农村还有多少这样的父母?他们简直是中国父母的缩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