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杀死“第一秘书”杨修?
杨修其实挺悲剧的。我们看《三国演义》,基本上就把杨修定位成一个聪颖过人,才学出众,但是却恃才放旷,终惹上杀身之祸的人。而曹操杀了杨修,说明曹操是个疑心极重,气量狭小的奸雄。
其实小说归小说,我们可以看得跌宕起伏,痛快过瘾,但是要清楚小说并非完全的史实。
东汉末年,皇权转弱,门阀政治热火朝天,各路英雄即使不给汉帝面子,也不得不倚重门阀集团。杨修出身高贵,先祖杨震来头很大,其父辈的杨秉,杨赐,杨彪都是当朝要员,算得上汉代一等一的名门贵族。他自幼聪颖,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和政治家庭的熏染,个人素质、文学造诣、政治才能都出类拔萃。
这样一个苗子,有没有可能不知轻重、恃才放旷?他在二十多岁便举了孝廉,在丞相府担任书记,深受曹操器重。出身名门,地位近权利中心,谁不想和他多结交呢?所以史书称“曹丕以下,争与交游”当是实言。而我们可以自己分析,这样一个出身高贵、聪颖、为曹操所倚重的人会不会个性张扬,时不时耍个小聪明刷存在感?
基本上不可能。这都是小说为了塑造曹操疑心病重的奸雄形象的需要。
实际上,曹操和杨修的关系是融洽的。要不然还会让他去辅助自己最喜欢的曹植?
而杨修的死,正源于曹操的这种安排。
曹操本身有文学气质,非常喜欢才高八斗的曹植,甚至动过“废长立幼”的心思,他有意识地让杨修辅佐曹植。曹丕身为长子,稳健有韬略,其实是政权稳定交接的不二人选。很多大臣,都支持曹丕继位。在理智和感情的两难选择中,曹操将杨修送到曹植身边,想增强曹植的竞争力。而正是这种安排,成为了杨修必死的原因。
最终理智战胜感情,曹操选择了曹丕。这是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权衡。
杨修缺乏的就是这种政治敏感。曹植文采天纵,两人本来就惺惺相惜,加上曹操安排也不好拒绝,他应承下来却忽略了政治风险。在辅佐曹植的时候也是尽心尽力,想尽办法打击曹丕,结果败露之后,不但让曹植的政治资本丧失,也让自己被曹丕厌恶。
而曹丕一旦上位,如果兄弟阋墙,是曹操所不愿意看到的。这个时候,唯有除掉有能力、有韬略的杨修,才能保证曹丕位置的稳当,保全曹植的性命。
杨修必须死。
杨修不知道吗?这么聪明的一个人,肯定看得出曹丕和自己的未来,只是事已至此,无能为力了。
他被处死,并非什么“鸡肋”之失,罪名是“勾结外臣”,正如杨修黑曹丕的罪名是一样的。
杨修之死不是自取灭亡,而是大势所逼。杨修死后三个月,曹操去世。
曹操用杨修的死为曹植在曹丕手下保全了一条性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