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刻苦”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很喜欢一个词,刻苦。我小学的时候跟奶奶在一起生活,每天傍晚放学,奶奶接我回家做作业,为了陪我,她会在旁边做一些针线活儿,一边做一边絮叨:“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
我小学的学习成绩还好,基本上都在90 分以上,但是几个亲戚家的男孩子,成绩都没有我高,于是我就光荣的被冠以“好学生”的称号了,再加上我有一个很爱唠嗑的奶奶,经常跟别人讲自己的孙子学习多好,一学起来就停不下来。。。有被她感染到的亲戚,就会对他们家孩子讲:你看XXX学习多刻苦。。。好好跟人家学。。。这类的话。
但是大了以后,不太喜欢听到“刻苦”这个词了,说一个人学习很刻苦,给人的感觉就是她好像不太聪明,别人花一个小时能学会的,你需要用一个半小时,那如果你花了比别人多的时间,还跟别人拿一样的分数,那就没面子了。。。其实大家内心都会羡慕那些看起来不怎么用功,但是成绩又特别高的人。
事实是,没有人天生聪明,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成绩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学习方法啊,信心啊这些,当然还有用心程度与否。
小学的时候我比较乖,放学了会老老实实把作业做了,只要课上听懂了,作业也没啥问题,平时专注的孩子,考试成绩都不会低于90分,晚上八点我的作业就完成了,晚上十点肯定睡了,谈不上刻苦。甚至可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刻苦”这个词所传达的意思,并不能理解,他们天真烂漫,充满好奇心,只要没有抵触情绪,教给他们的事情,都能做好。
这个品质需要培养
上了高中,每天早出晚归,早上顶着星星出门,路上除了去学校的学生,就是搞环卫的大爷大妈,夜里顶着月亮回家,回去了还得做功课。班主任看我们辛苦,给我们加油打气:“大家坚持坚持,等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就苦这俩年了!”
等上了大学发现,不仅需要学习,而且是需要你自发的学习。这时再想起高中的时候,一点都不苦啊,相反的,那段集中精力奋斗的岁月,很是充实和美好,那时候青涩纯粹的友谊,也很难得。
刻苦啊,吃苦啊,这里面想要表达的是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不是那种苦涩。学习和苦涩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一种不良的暗示,想起来就会有一种微微的不快,就像我高三被班主任打鸡血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在经历人生最苦的阶段,无端多了很多自怜和悲天悯人的感觉,对学习也一度有了排斥心理。
大人跟孩子讲,你要刻苦一点,他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但是很多时候给孩子们造成了一种困扰和错觉。比如说正在创业的青年,创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十个里有九个是可能会失败的。这种情乱下,需要这个人有极强的理性和毅力。很多成年人也不一定具备。
用这个标准来要求孩子,不是很恰当,你要求一个小孩具备卧薪尝胆的精神,和要求刚出壳的小鸟在天空翱翔一样,不太现实。“刻苦”是一个品质,需要后天锻炼出来,始于兴趣,再不断的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之后就有了勤奋和坚持的力量。
“刻苦”事关信心
学习的果效在很多情况下,是跟当时的信心有关。有信心的时候,攻破一道难题是很有希望的。没信心的时候,简单的东西也能做错。像心态,情绪,这些都和信心紧密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名最好的瑞士钟表匠被胁迫着去给纳粹制造一批高质量的钟表,但是这位钟表匠花了好多功夫,也没能做出之前的水平,因为当时他的心境不一样了,就是他的信心处于一个很低落的状态。
在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即使你可能没办法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至少不要让孩子觉得,学习可能是一件苦哈哈的事儿,相反的,学习和吃饭睡觉一样正常。
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取得优异的成就,他们工作都是废寝忘食的,但用刻苦努力来形容他们,就不太恰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痴迷,对于手上的工作和事情,他们有高度的兴趣和责任感,强大到已经超越了他们的生理需求,这不能成为苦。这和现在沉迷于电脑游戏的小孩是一个意思,他们沉迷进去也能做到不吃饭,不睡觉,但不能叫刻苦~
刻苦和迷恋都是做事认真的状态,都付出很多的体力和心思,但是当时的感受和取得的成效是不一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