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合的不过是你所见到的一类群罢了。
衍衍众生,又不是只有某一类。
你总归会遇到世界上属于自己的另一群人。
也许你一上了大学就发现了,身边会出现各种类型的人:社交达人、社团达人、学霸、学渣。
当然,还有另一种人:不合群的人。
很不幸,我就是这种人。
于是,身边的人要么说我高冷喜欢独来独往;要么就猜测我心理阴暗性格孤僻。
喂,我合的只是不是你们的群而已啊。
一
活了二十年,总会出现一些类似以下的选择:
要么和别人打成一片火热,和刚混熟的人约在一起去做相同的事情,整天三五成群热热闹闹,好不快乐;
要么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贸然融入到别人的圈子里,花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时候这是一个可怕的单选题,要么选择前者,要么选择后者,你没法儿兼顾。
只不过选择前者,看起来更有吸引力,看起来更快乐。
选择后者的下场,就可能不讨人喜欢,事事被排挤,在困难的时候很少会有人主动伸手帮助你。
选择后者的人,通常就是那些被称作“不太合群”的人。
不合群的人自己明白,有时候并不是不能融入到其他人圈子里面,只是不想。
也许在他们看来,做自己的事情要比努力挤到不属于自己的地方要更舒坦。
你把不合群看作性格问题,但是,有时候显得不合群,其实只是为了省时间更好的做自己。
身边的人的面子我会给,朋友需要帮的忙我会帮,只不过想花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错了吗?
二
在大学里,我不喜欢整天待在宿舍和同学一起开黑玩游戏,打牌,没什么原因,就是不喜欢而已。
我不想为了合群,去做一些不喜欢、归根结底也没什么卵用的东西。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在宿舍玩游戏、打牌,我就背着书包在外面看书,瞎转悠。
最开始的时候,秉持着人蠢就多读书,疯狂地扫荡各种书,有用的没用的,都来者不拒。
后来,可能读的书多了一些,人也灵光了一些,在不看书的时候,就喜欢到处瞎转:
时常出现在各种场合角落,从本专业的普通讲座到一些完全没有听说过的领域的论坛分享,也是来者不拒。
而所谓不合群的人,也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是不合群的啊。
比如朋友闲聊时,遇到感兴趣的话题我也会主动加入,遇到感觉比较有意思的活动,也会他们打成一片。
不合群的人并非故意给别人造成那样的感觉,只是当我不喜欢多数人正在做的事情时,不委屈自己去做罢了。
三
而随着年龄增长,不合群的次数多了,多半是还是因为和大家不在一个节奏上。
周围的人喜欢讨论哪个游戏好玩的时候,我开始疯狂汲取各类知识。
他们开始想要看书时,我又开始上社会乱撞,尝试认识更多领域的人。
他们开始意识到马上就要毕业了,开始为自己未来谋出路时,我却已经早早在心仪的公司工作。
张兆杰说:因为过于特立独行,大家都觉得你这人在装逼,所以友善便成了保护色,以微笑换取微笑。
不合群的人很无奈,你若这样想,是否只是你不懂我,更没有尝试过去做一次你自己呢。
不合群虽然实实在在带来了一些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困扰。
比如朋友不多,知心朋友更少,心情波动时难以找到一个人诉说。
大学最郁闷的一段时间,我整天心事重重,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倾诉,郁闷之情久久难以排解。
比如找不到“关系”,许多事情要亲力亲为。
因为不合群的人不喜欠人情,有事发生即便不擅长,也不想麻烦别人,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来。
不懂的事情就查资料,不会的软件就熬夜学,也许合群者能找朋友解决,但不合群者就只能孤军奋斗。
这偶尔也会动摇我“不合群”的决心。
四
你说是不合群,说白了,终究是还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身边那么多人,有共同话题的却没几个,为了不被不一样的人同化,权衡利弊,只能慢慢将自己封闭起来。
想着尽量不受身边环境的影响,大约就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了吧?
虽然被说是不合群,背影看起来有点可怜,可合群真的很有必要吗?好像也未必。
即便我是不合群的那一个,早晚也能遇到很少但仍然存在的一样“不合群”的朋友。
我们不合的不过是你所见到的一类群罢了,衍衍众生,不是只有某一类,你总归会遇到世界的另一群人。
若你暂时没遇到,不如养条狗,喂只猫,努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把自己变成更好的人,兴许能遇到更好的群。
时至今日,我早已喜欢上了这个不合群的自己,这是一个坚持做自己,不让生活随波逐流的我。
五
所以啊,谁若觉得我不合群,那就说吧,我真的没关系。
那些喜欢拿“合群”作标签的人也许早晚会发现:自己合的群,未免也太多了一点。
而那个原先最独特的自己,早就找不到了。
网友评论
做真实的自己就好,合不合群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更认同于权衡两者,我喜欢做自己的事但不代表我不合群。我可以独自一人在书店中翱翔书海,也能和一大群人组织游玩。只要你在其中真正有获得乐趣,做了自己喜欢的事,你就不算浪费了青春。
为了所谓的友谊交朋友而做自己不想做不喜欢的事,为了合群而浪费自己时间,这是我所不屑的。
作为一只高三狗也考虑过大学的宿舍生活,只求到时候能和谐相处。(๑•ั็ω•็ั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