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各位简友的回复非常精彩,已专门整理,请点击文章末尾的 “拓展阅读” 。
个人心得,培养“外语思维”,最关键要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尽早培养独立性。
阅读的时候,看到不认识的单词就要停下来,查词典;
听力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单词就要顿一下,反复想;(可能是没听懂,也可能是没听清)
写作的时候,总是要先用中文打草稿(包括腹稿),再翻译成外文;
翻译的时候,喜欢逐字逐句、以词和短语为单位,一一对应地转码式翻译;
——上述所有情况,都说明在大脑里,还没有丢掉母语的拐棍,还处于“瘸腿外语”的思维状态。
Don't do that.
二是把自己泡在外语里。
注意我说的是“把”,这就意味着要主动采取行动,不要拿“身边没有老外”、“很少出国”之类的话当借口,网络资源这么丰富,想学爪哇语都能找到资料的;
此外注意要“泡”,这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想掌握任何陌生的知识和技能,大量的、持续的、具有一定强度的灌输和练习,乃是必经之路。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一定要保持大量的输入,对大脑进行持续的轰炸。—— 没错,就像广告商经常干的那样。请参考以“今年过节不收礼”为广告语的某保健品。
三是活用大脑的记忆。
要说死记硬背的功夫,中国学生说自己第二,恐怕没人敢说第一。然而,语言毕竟不是死物,我们要学的是正儿八经的外语,而不是它们的山寨汉化版。
【解决对策】
对策一:理解第一、含义第一、交流第一。词汇、文法、结构等等,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
对策二: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后,就可以开始“上量”了。增加通读、泛听、非正式口语的机会。举例说明:
挑自己感兴趣的外文原版书,—— 注意最好是书,不是杂志、新闻。书有连贯的内容和逻辑,集中的主题,容易“聚焦”—— 给自己划定一个期限,啃完;遇到不会的单词、短语、语法,只要不影响整体阅读,统统跳过。书的作者肯定有个人习惯的表达方式,会在书中反复出现,遇到这样的地方,就要格外注意,久而久之,在不经意间就掌握了。
《经济学人》就超喜欢用wage这个词:
The party is waging a low-tech, old-fashioned campaign to sell itself.
… he was charged with conspiring to wage war against the king …
在反复出现的例句帮助下,不用查词典,你都能分析出,wage可以当及物动词使用,感情色彩带有贬义,有“谋划”、“暗中发动”的意思。
泛听也是一样,听不明白的地方,放过,抓主旨就行。好比你一边吃饭一边听《新闻联播》,不可能每个字都听得真切,但你大概知道最近举办了阅兵活动、叙利亚难民跑欧洲去了,具体的日期和数字不一定要记住,只要抓住要点就行。
还有非正式口语,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种人物,一个人玩cosplay,比方说我喜欢打篮球,我就经常想象在篮球场跟人吐槽的画面:
Hey, buddy, come get me. Dude, You really suck. How about this crossover? Look, I'm gonna pass the ball, and it's back to me, how about this jumper? Oh, nice shot. Wassup, bro, show me something, a three-pointer or dunk. Hey, I getcha.
总而言之就是不停地脑补、不停地开口说,别给自己留下太多理性思考的时间,培养外语直觉。在这一点上,极为注重规矩的日语就是典型的例子。
哪怕是初级学习者,吃饭前也会在脑子里默念「いただきます」(我要开动了);求人帮忙或是获得帮助后一定是「すいません」(不好意思);难以启齿的时候必定是「あの、]开头(内个……)
量变引起质变,泡在外语中达到一定时间后,多多少少会形成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就是外语思维。
对策三:活用。现在已经有了大量的输入,再加上前边说过的,类似“wage”的例子,咱们脑子里已经积累了不少原汁原味的案例库,今后就要把它们用起来,先从模仿开始。比方说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作者很喜欢用akin to,那么以后,如果要表达“谁跟谁很相像”、“类似于”的意思,就可以不用similar to,而是akin to了;
再比如好的英文作者很喜欢使用paraphrase的手法,例如:
Andriy Shevchenko played an epic game last night. The Kiev striker scored a hat trick against FC Barcelona in Champions League match. The 21-year-old footballer was well recognized by many now after his fantastic performance.
在上文中,Andriy Shevchenko, The Kiev striker, The 21-year-old footballer是一组paraphrase;played an epic game, scored a hat trick(in the match), fantastic performance是一组paraphrase。
你肯定发现了,所谓paraphrase,就是改述,把相似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既可以避免重复、又能够提供更多信息、还丰富了表达方式。
类似的技巧还有很多,总之一定要动脑筋,要灵活,要设想如果自己是老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写。
———— 更新兼回复简友 ————
@西泠葵
这位朋友,我觉得你把 belief 和 perception 的概念弄混了。
你说的“基本没有办法彻底抛弃”的东西,属于 belief 的概念,它是指某种我们“接受”的概念,比方说“人固有一死”(好吧如果你相信有来世,那么就换成“因果轮回”),我们相信这个概念,往往不是因为有逻辑上的道理和证据,而是来自于传统、权威、神秘,尤其是小时候被家庭、师长灌输的那些东西,我们信以为真。Belief 一旦形成,通常很难更改。
而像语言方面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实际上属于 perception 的范畴,它是我们的大脑感知到外界的信息,对其进行组织、确认、解释的产物,是可以通过学习的方式掌握的,是可以、并且容易改变的。
你说的“把自己彻底放在英文环境里生存”,实际上改变的是 perception,而不是 belief。
像语言思维和表达习惯,通过学习就可以掌握。
举个正面的例子,我以前做外贸时,遇到个俄罗斯客户,他主要跑独联体和东亚市场,这都不是英语国家,可他的英文说的非常溜,——当然,跟美国佬说的还是不一样的—— 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准了,我问他,他告诉我说就是在学校学的,另外公司有一些欧洲人,平时生活主要还是说俄语。
再举个反面的例子,我以前住的院子里,有个熟人的小孩,大一就出国,去了英语国家,可是5年下来,一直在预备学校里,还没有过语言关,最后不得已回国,去应聘口译都没聘上。
—— 所以说,纯英文环境可以促进学习,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个人浅见,欢迎探讨,祝好 :blush:
网友评论
没明白,你是说还有一百天就要高考了,英语零基础?连26个字母都不会么?
取决于三点:目标、方法、努力。
目标:如果是学生的话,基本上以考试为参照就可以了,比如说四六级合格;如果是工作的话,最好给自己立一个标准,比如说半个小时内完成一篇本专业英文资料的阅读,篇幅在3000-5000词;缺乏明确的目标,仅仅拥有“学好”这个模糊的概念,效果不会好。
方法: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要跟你的目标匹配,如果你的目标是四六级、托福、雅思一类的综合能力测试,听说读写就必不可少,各方面的学习和练习都要有保障,如果是三级笔译、CET口语一类的单项能力测试,就可以侧重于某一方面,有的放矢。
努力:如果目标合理、方法合适,完全可以达到预期效果。注意这么几点,学习资料在精不在多,最忌讳购买、下载一大堆宝典、笔记、秘籍,结果东看看、西看看,哪个也没看完;再就是注意坚持,尽可能天天都要学,一般来说,一周可以留一天的休息时间,用于调节;最后是质量,找个安静的环境,认认真真地学一个小时,好过在嘈杂的宿舍漫不经心地看两个小时。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经验,突击两个月,雅思听力拿了9分。一百天时间不算短了,如果你能做到我上边说的三点,完全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要相信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
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日常教学大纲、课文里的生词,必须“无条件地”全部吃透,不光是解释,还有词性、用法,都要烂熟于心,反复地练、错了就改,直到掌握。
语言是这样的,高频、常用、常见的单词、短语,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些东西,教材、老师都会教给学生的;如果你在处理一般性的英语资料时,例如听、说、读、写、译普通的材料,都经常性地产生卡壳、不顺畅的感觉,那就说明基础不牢固,这个必须解决。
至于更高难度的要求,以高考为例,我认为高考试卷中,一定会出现你不认识、不熟悉的词,它的设计原理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你掌握了教学大纲的词汇,那么你不认识的词不会影响你理解题意,可以通过分析等办法猜出大意;如果你基础不牢,那么你不认识的词里,应该会有基础词汇,而这些词,才是要命的地方。
平时要扩充词汇量的话,可以参考我说过的办法,增加阅读量,拿海量的材料,一遍一遍地撸文章、一趟一趟地洗脑子,即使不靠词典,照样可以拓宽词汇,顺便还能收获不少短语、句式等巧妙表达呢。
重要的事再说一遍,基础词汇,必须无条件掌握。打个比方,如果你要用周易给人算命,至少六十四卦要搞得门儿清吧
这个训练不是让你抠对错的,而是让你找到说英语的感觉的。
你可以拿手机或电脑给自己录音,就是不停地说、大声地说,可以漫无边际、也可以限定主题(比如说你看过的一部电影,当然我觉得一开始先从生活话题入手,会比较容易),反复地练习,好处在于 ——
1-培养身体的记忆,训练脑、训练舌头、训练嘴部肌肉,逐步形成条件反射;
2-破除对于英语,尤其是口语的陌生感、恐惧感,攻克心理障碍,去除心魔,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3-激活大脑,这一点很难用文字形容,我这么说吧,如果你对一件事,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比如学英语,你的身体里必然会蕴含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能量,它们平时就像深埋在地底的石油一样,根本没人知晓。只有当你持续刺激它们,身体进入状态,开始“暴走”,拿钻头钻它们,到了一定程度,它们才会像石油井喷一样,涌出地面。我不想搞的太神秘,但你看看足球比赛,那些不可思议的世界波、神仙球,绝对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自身天赋+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在机缘巧合之下,爆发出来的。只要你认真学了英语,相信我,你的身体里一定蕴藏着这样的不可思议,你需要做的,就是经常性地把它们激发出来。
至于错误,你可以在“暴走口语”训练之后,听录音,口误之类的小错,可以不去理会;如果是知识缺陷和理解偏差导致的、比较致命的错误,需要学习、纠正、练习,然后进步。
别人怎么想不清楚,反正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语言能力,包括母语和外语,就是这么磨出来的。
那几个案例都是我在网上搜集的,作为反面案例写在这里的,还有翻译的价值么
如果非要用英文表达的话,我觉得根据欧美人的思维和性格,直来直去最好:
I wanna let you/him/her know how I am/was feeling. (不就是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么,直接说啊)
I love Sato. I'm crazy about Sato. I'm totally into Sato. (不就是看上佐藤了么,直接说啊 —— 其实佐藤是姓,按英文习惯的话,这里应该直呼其名,比如男的叫“佐藤三郎”,英文就应该是 I love Saburo.)
I wanna be what I am. It's my life, I'm gonna go my own way. (不就是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么,那就做啊)
反正我觉得,日语的话,理解字面意思容易,理解说话人的内心困难。
从学术角度而言,比较早的理论有“信、达、雅”,后来也有人认为“信、达”足矣,不必追求严复提倡的“古雅”。
从我个人做翻译的经验来看,对于一般的翻译而言,最最关键的原则,归纳起来只有一句话 ——
读懂外文,说清中文。
拿到材料就翻,逐字逐句对照着翻,抱着词典翻,都不是好习惯;
一定要先理解外文的内容,内容是最优先的。
技术类的翻译还好,基本上是直来直去;遇到文学类的翻译,原文经常会暗藏“明褒暗贬”、“挖苦讽刺”、“同情悲悯”这样不显山不露水的春秋笔法,不吃透原文是不行的。
以上是读懂外文。
说清中文,就是输出的文字要考虑到中文的表达习惯,尽量避免“他被证明是”、“嘿,我说朋友,你知道的,我的意思是……”之类的翻译腔。
顺便吐个槽,日译汉可谓是翻译腔的重灾区 ——
“想要把这样的心情传递给对方,也是很幸福的呢”
“佐藤君是个大笨蛋,真是什么都不知道”
“虽然遵循自己的心意的确是很任性,可是如果被现状束缚的话就太可惜了吧”
大家不妨感受下,这种不知是哪个次元来的中文。
Don't do that.
评论无法回复,见正文更新部分,祝好
是“搭救”哦,打了还怎么救
Hey man, u got it, u know what I mean. Shake it!
,你感兴趣的领域,还都是不怎么好上手的。
经济方面,推荐 Chris Anderson 的 Free: The Future of a Radical Price,中文名我记得是叫《免费:商业的未来》 ,这哥们儿很有名,还写了本书叫《长尾理论》。《免费》这本书我看完了,是09年出的,不过里边的很多观点,放到现在看,也很能令人深思
给个链接:http://www.amazon.com/Free-Future-Radical-Chris-Anderson/dp/1401322905/ref=sr_1_4?ie=UTF8&qid=1442561069&sr=8-4&keywords=chris+anderson
你可以先看看 free pages,感受一下难度,我觉得作为畅销书,它还是比较好懂的。
体育虽说很流行,却是比较难的领域,各种专业术语、球队、运动员名称,如果不是资深粉丝,根本搞不清在说什么,而且体育是很讲究时效性的,看书不如看直播。
至于侦探小说,我觉得就算是中文版,要搞清里边的人物关系、剧情、伏笔、暗示,都不能算是一件轻松的事,直接看原版,估计难度更大。没看过原版,推荐不了。
抛开专业学科(比方说神经学、地球物理、土壤学,等等)不谈,一般来说,有两类书比较难读,一类是本身内容我们就不熟悉,比如涉及古代史、宗教、哲学、文艺的,另一类是逻辑性不强、或者表达抽象的,比如散文、诗歌、访谈录、回忆录,等等。
不推荐经典著作和大部头小说,很难啃;
畅销书和画报,是不错的选择,结构清晰、文笔通俗,读起来不累,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另外,从自己喜欢的领域开始,是最容易的。—— 不妨说说你的兴趣爱好吧,我看看有没有自己熟悉的书。
那就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