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后的眼里,80年代很特别吧,80后可能很多人觉得他们为时代牺牲很多,他们是有很多苦水,很多委屈,很多压力的一代,也许90后也觉得他们那个年代更特别,80年代,国家刚刚改革开放,整体上还是很贫穷的,特别是农村地区,那更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无法体会的。
那个年代的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很严重,如果第一个娃没有生到男孩,基本上都会继续生下去,可能一些干部家庭,因为考虑工作有所顾忌,其实也有很多选择偷偷的生,然后再走关系,报户口。那个时候计划生育确实是很严格的,发现超生,要罚款,有公职的还要被开除,啥都没有的躲到外地不回来的,老家的房子都要被敲了屋顶敲了墙,还记得邻居家生了四五个孩子都是女的,还想生,被大队拉去强制结扎了,直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哭得闹得,撕心裂肺,不愿意去,硬生生的被强制拉走了。有些生了儿子的也要生二胎三胎,所以普遍现象就是基本上八零后大部分姐妹兄弟两三个,父母那一辈可能更多,五六个七八个的很正常,如果现在哪家生了七八个孩子,那肯定是要上新闻的,所以那个年代因为生孩子,给很多家庭带来很多问题,很多困顿,计划生育也算是时代烙印了,印在了很多人的心上。
我也是属于超生队伍中的一员。父母为了生我,算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丢了工作,罚了很多钱。
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真的是啥都没有,电视还是后来90年代初才有的,也不是家家都能买得起,舍得买的。所以说赵本山的小品在台词里说,还有一样家用电器,手电筒么,真的是很真实的,也是很能打动人心的,因为贴近生活,容易产生共鸣,那个年代可能手电筒跟收音机就是最大的家用电器了。
所以可以想象八零后农村的孩子都玩些啥,那个时候好像直到上初中前,想象得到的外面的世界,最远的就是县里,上一趟乡镇小街都感觉到处都是新奇,街上的孩子就是比乡下的孩子显得傲气神气,我们在农村玩泥巴玩过家家的时候,可能他们已经在玩游戏机了,那个小霸王游戏机算是印到骨髓里面了。
好像直到十岁前,我们还在穿手工纳的千层底,家里有很多鞋样子,用布对着剪,用浆糊粘在一起,干了以后再用棉线一点一点纯手工的纳出来,一个个小点点,密密麻麻,很费时费力,怎么穿底都不会坏,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妈妈纳的千层底,穿到大拇指头漏出来了还在穿,穿得也很舒服,夏天穿布鞋,冬天穿棉鞋,底还是那个底。
那个年代,父母结婚的时候,基本上准备了缝纫机,自行车就可以了,所以我老家现在还有一台缝纫机放在那里。自行车是真有用,缝纫机可能大部分家庭也都是跟风而已,很多人不会用的。
载重自行车对一个家庭就特别重要了,外出,搬运东西,啥都靠它,拖着三大口袋小麦都一点问题没有,中间的那个横杠也是很多孩子坐的地方,一家人出行爸爸负责骑车,孩子坐中间,妈妈做后座,很费劲,也很慢,到了目的地基本上腿都坐麻了,就是这样有时候一个人可以骑几十里路,现在的人肯定无法体会,当然了自行车也是孩子的玩具之一,很小就开始拖着车子开始学骑车了。你还记得后座上绑着的那个扁担吗?学会了以后可以一起成群结队的去比赛,骑上了车子就会很开心很兴奋,要是车上有一个铃铛就更完美了,家家也都有一套补车胎的工具,车胎被扎了,自己补一下就又可以骑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