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友会简诗集中国诗词大会
文学上的“真实”不等于现实

文学上的“真实”不等于现实

作者: 芒砀山民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15:59 被阅读30次

文学是一种艺术,它是把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的人和事 ,经过再加工和创作,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有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只有这样,才成其为艺术,才有美的成分,才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文学的真实,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的真实,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创作中的“真实”和现实是有区别的,不能等同于现实。

这里以诗歌来举例:由于诗人运用了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法,其作品寄托的思想内容,只能“味其大旨"而不必具体透彻"追其根基”。欣赏其艺术本身,就象欣赏看不出思想倾向的山水诗和花鸟画样。如过于求深,一穿凿,可能误入岐途。由于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缘故欣赏者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应当鼓励的。但当作品与欣赏发生矛盾,形象与思想发生对立时,创造性的欣赏活动应当主动遵循作品形象的诱导性。读者若总是“曲解”作者的原意甚至无视作者的意图都是过激的和不可取的。

例如:

简书中有位作者,在读了贺知章写了《回乡偶书》后,好象发现了新大陆一般,认为千百年来人们都可能会错了诗意。

贺知章的原诗《回乡偶书》如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先说孩童时读它,只觉得朗朗上口,但未必了解其中深意。转眼到了中年,再读这首诗时,对大诗人贺知章的人生经历,和他写此诗的背景,产生一些兴趣。作者提出两个疑问,其中之一是“笑着问贺知章的,真的是村口的儿童吗?”

由此,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从《旧唐书·贺知章传》看到下面记载:

天宝三载,贺上书请为道士,上许之,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贺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

贺知章是天证圣元年(695年)进士,到天宝三年,在外游宦了近五十年。贺知章在85岁高龄时,向唐玄宗提出请辞,并得到恩准。

唐玄宗准许贺知章以道士身份告老还乡,钦赐其家乡的住宅名为"千秋观",并特赐家乡的“鉴湖”为放生池。

为了便于家人照顾这位老年人的生活,唐玄宗还提升他的儿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

而更大的荣耀是“帝赐诗,皇太子、百官践送”,玄宗于长乐坡为贺知章摆酒宴。

如此说来,贺知章回乡时,送别场景是极为风光的。曾做过太子老师的贺知章,在归乡途中,也应该得到沿路州县百官的迎来送往。

其远在家乡的乡亲,也应该提前被告知:曾经在京城做过大官的一位老人回来了。

贺知章到了村口,衣锦还乡的贺知章应该是受到乡亲的热烈迎接。见面之后,难免一阵寒暄客套。

作者发出疑问:这个时候,怎么会轮到小孩子和他搭话?再说,小孩子早就应该知道他是一位在京城做过大官的老爷爷了。 那么,在《回乡偶书》一诗中,何以出现“儿童笑问何处来”?

对此,作者又做了两种推测。

无论贺知章是受到相邻热烈欢迎归乡的,还是他骑着毛驴悄悄回乡的,长安离他的家乡路途遥远,一路车舟劳顿,路上走了一个多月。已是85岁高龄的老人,早已被颠八的快散架了。他应该是尽快回到自己的老屋,受到子女的照顾,悉心调养身体。

待精气神也恢复了,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拜访一下儿时的朋友。等他叩开乡邻的大门时,被告知,他要找的儿时玩伴早已故去了。即使还有几个高龄健在的,毕竟60多年过去了,彼此都已认不出对方了,才会出现“笑问客从何处来”?

所以,老迈归乡的贺知章,他诗句中的“儿童相见不相识”,“儿童”应该是指他儿时的玩伴,现实中的“老者”。

由此,作者再读《回乡偶书》后说,这不是写给儿童的诗,也是儿童无法体会其意境,和悲伤之情的诗。只有漂泊了数十年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千百年来,人们都会错了《回乡偶书》中“少小”和“儿童”的本意。或许,人到中年,方才懂得,诗人是用来读的,而他写的诗,却是用来品的。

这样,作者就理解的偏了!

这种写作方法,在诗歌创作中叫设景,也叫造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写景”与“造景"的观点:“大诗人所造之景必合乎自然所写之景必邻于理想。“要“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就是说为了诗意上的需要有时可以设景。

下面再举两例:

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末二句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之后,于庆历五年被贬为滁州知府。作为北宋文坛盟主,也是著名的史学家,欧阳修当然对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非常感兴趣。他闲来无事,便去寻找韦应物当年书写《滁州西涧》的旧迹情怀,可是在一番巡察之后,欧阳修写下了自己一个非常重要的疑问。他居然发现,滁州之西居然并无西涧。欧阳修曾疑惑道:“今州城之西,乃是丰山,无所谓西涧者。独城之北有一涧,水极浅,遇夏潦涨溢,恒为州人之患,其小亦不胜舟,又江潮不至……”

据欧阳修考察滁州西面无涧,北面有一小沟且常年无水更不用说"舟自横”了。为了诗意上感情上的需要诗人自设一景,

又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实际上唐玄宗与杨贵妃是每年十月至次年春在此度过夏天进贡荔枝时他们早已回到京城长安了以上两例都与事实不符但在诗词的艺术创作中是允许的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只要有“春潮带雨晚来急,"舟"“横'“在西还是北涧无关紧要了。只要有“荔枝来",在华清宫吃还是在京城吃也是无关紧要的了。

相关文章

  • 文学上的“真实”不等于现实

    文学是一种艺术,它是把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的人和事 ,经过再加工和创作,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有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只...

  • 文学上的“真实”和现实的区别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来源于现实,但不能等同于现实。文学上的“真实”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综合,或其中局部代表。 就...

  • 《局中人》现实不等于真实,现象不等于真相

    《局中人》是由刘誉执导及编剧,张一山、潘粤明领衔主演,王瑞子、王一菲、赵达等主演的年代谍战剧。该剧主要讲述了沈林与...

  • 【原创】概率论4

    概率主题写作, 第4篇。 局部和整体, 树木和森林, 缩放和尺度。 局部频率是不等于整体概率的, 但真实的现实世界...

  • 真实的现实

    1.人善真的被人欺 2 没有人真心希望别人过得比自己好,除了父母对子女 3 有的人的心真的是石头做的,捂不热 4 ...

  • 现实,真实

    四年前的旧文。分享。 ……………………………… 网上看到一篇短文 大概是懒了或是累了,越来越不想钻进别人的圈子,也...

  • 花心无罪

    哪个男人不好色,丰乳、翘臀、小蛮腰、大长腿,是每个男人的梦中情人。梦想不等于现实,想到不等于做到。 想做不等于能做...

  • 老头日记.酒醉的灵魂

    文/山南散人 酒醉的灵魂,放荡的世界。 我已无法用我的真实来看这荒诞的现实世界。 现实的真实就如酒醉后透过玻璃杯看...

  • 真实—结果不等于真实,真实的是数值。

    数值是真实,但结果不是。 结果=模型+策略+算法

  •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第5至7章

    第五章主题是“权利”,副标题“自由不等于免费”。这一章很有意思,权利在经济学上和人文社会学上的定义差别很大,经济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上的“真实”不等于现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yz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