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那年,我到一家制造业外企实习,做行政部门的工作。我适应能力很强,很快便觉得工作得心应手。由于负责管理员工餐卡,常常发现月末很多员工每月餐卡上的余额是完全足够下个月使用的。由于餐卡的金额不能提现,公司又有明确规定每日只提供一顿定额的午餐。我便决定在下次会议的时候跟领导提出更合理的餐卡管理方案,以便节约预算。可能由于我言语透露过相关的一些想法,但消息不久便以坐实之名不胫而走,出现了大量公司工厂基层员工在食堂刷大量煮鸡蛋的消息。
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在领导找我调查情况之前,有一位工厂的基层员工跑来问我是不是公司坐实了相关的管理方法,我陈述了只是我个人想法的事实,还并没有跟公司层面提。并表达了对这部分员工行为的难以理解。她义正言辞的丢给我了一句“当然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留我一个人哑口无言,只觉得窝气,只为他们这种小市民的心态感到厌恶和憎恨。同时我又困惑不解。难道古人之训就是为了成为个人自私自利的一种合理说辞么?
活的有底气有多重要于是后来,我上网搜集了资料,发现“人如果不为自己谋利、谋权、谋色,就要招到天地诛杀。”其实,这是误解。大多数人认为的正解如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处是《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家的意思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才是“为自己”。不为自己制造新的恶果,不为自己造成新的灾祸,这才是“为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天诛地灭。这里的“为”字念第二声,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整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很难在天地间立足。①(出自百度搜索结果)
当然,我也听到少数的声音不同意上述的出处以及解释,认为这句话是一种对人本性的一种客观陈述,也并不是鼓吹和宣扬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
但无论如何,当时的我,却是同样被这种误解所裹挟,面对误解的无知状态而无力应对让我觉得窝囊与惭愧。
活的有底气有多重要同样的,被常人所误解的还有很多,其中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很多人以为老子的意思是表面上什么都不做,暗地里什么都做。因此误认为老子是个阴谋家。而导致这种误解,完全是不了解老子哲学术语的特有意义所致。作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②(出自陈鼓应注译的《老子今注今译》)
面对这个世界我们有太多的误解和无知。蔡康永说愚昧才最可怕的,愚蠢还不自知,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我时常在想,这种对求知的愚昧才是我所担心,纵使我们无法穷尽这个世界上的信息,求而得之,我幸,求而不得才是常态,但这些都是做人底气的来源。
生活中时常会遇到一些人和事,面对他们的阵阵说辞,你明知哪里不对,但却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你无力反驳,又痛苦万分。可能你会拿“秀才遇上兵”来安慰自己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你也有可能在午夜梦回里,还在想当时应对他你该有的反应和说辞。
对我来说,不是我没能捍卫自己的立场让我痛苦,而是无力捍卫自己的立场更让我痛苦。我想这种“无力”便是让我困扰的没有底气。面对知识我们是否还具备刨根问底的欲望和勇气,即便你读了大学,你是否真的具有真才实学。
活的有底气有多重要前段时间网上有篇关于五四精神的文章《大学还在,读书人却没有了》让很多人为之动容,我也反复看了又看,感触颇多。朋友说,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她哭了。
文章列举了蔡元培,梁漱溟,陈独秀,林语堂,胡适,傅斯年,鲁迅,刘文典,段祺瑞,林徽因,陈演恪等一系列五四运动时期文人的事迹,面对他们不受虚荣,不畏强权。以做学问作为读书人的骨血。面对对他们“不求生命之荣华,不求生命之长远。只为活出人格,活出骨气,活出血性”。不由觉得动容,遗憾与惭愧。
动容的是五四精神对学问的尊敬,对知识的敬畏。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大学培养出更多如钱理群先生所说的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惭愧的是,我自己扪心自问,我自己是否能经得起真才实学的推敲?对于读书和看世界,能真正发挥他们的价值,并真正融入到我的骨血当中?
没错,这种真才实学才是我真正向往活着的底气。面对这世上诡辩的逻辑,我是否有看透的能力?面对虚荣和利益我是否有坚守的骨气?哪怕是换一份工作,也要问自己是否具备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退让,可以妥协,可以认怂,但我不愿输在无力而为之,我更愿意有力而可以不为。这点底气便是支撑我拥有更多选择权的能力,也让我无需在无数个夜里辗转反侧而不能寐。
活的有底气有多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