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缩小城乡之间差距、或者说教学质量优秀学校与落后学校之间的差距,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学习共同体”,也就是好差结对、资源共享、以先进带落后,争取共同提升。那么听课就是一个非常频繁的事情。
今天听了一节初一的英语课。上模块7第一单元,只看见旁边听课学生早已上到第八模块。为了这个共同体,学生们被动地再听了一遍。也真是辛苦学生了。
听课老师也是一个没有少,因为这个课听一节就有100元钱。上学期很多老师没有拿到那个钱,因为没听说这个制度;何况听课教室设备也不行,听不清楚,所以大家觉得没意思,后面就能不听就不听了,所以最后还是吃亏了。现在算是有了前车之鉴吧。
与我们结对的学校英语应该一直与我们学校不相上下的。名教师下乡支教效果也不明显吧!这些其实理论上行得通,但是实际上根本无效。
形式太多之后,大家都很忙,忙到离开自己的核心位置。只有总结的时候,如果总结到方方面面的话,这总结蛮长的,但是也没中心思想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5199333/b174c07b33edf1b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199333/e5152fbf3ee0488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