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忘忧社每天写1000字
慢时光,慢生活: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

慢时光,慢生活: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

作者: 北欧慢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0-06-03 16:26 被阅读0次

    文 北欧慢时光

    欢迎关注我的《慢时光,慢生活日记系列——记录北欧生活日常》连载

    时间:2020年6月3日 地点:斯德哥尔摩 天气:晴

    今天在家整理秋季开学要准备的教育学资料。第一本映入眼帘的专业书籍就是《Barns och ungas rättigheter i utbildning》(《儿童和青少年在教育中的权利》),重新翻看,又有了更多的感悟。

    书中大概梳理了儿童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在瑞典教育史上的地位演变过程。首先儿童属于家庭;19世纪之后,教堂或社区开始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但负责教育的主体仍是家庭;接着儿童开始被视为独立的个体,但教育仍旧被认为是一种投资,投资于未来、个人和社会能力的工具;20世纪后期,这种儿童教育是未来投资的观点遭到反对。之后,瑞典教育界依据联合国公约,把儿童视为成熟的人。他们有想法,有能力,有知识,有表达意见的立场和影响能力。有人会反驳:青少年和儿童根本无法像成年人那样独立生活,哪有那么重要?但书中的观点很明确:就算是成年人一样不能独立于其他人。人类的基本条件是既要作为独立的个体,又要依赖他人的关系。青少年和儿童虽然年龄小,辈分低,可这不是他们被视为家庭财产,他们的合理需求就要被放在家庭需要之后的理由,亦不是在教育双方处于从属和劣势的理由,更不是他们无法优先获得文化与社会资源服务的理由。

    瑞典教育界的这个普世观点,影响了太多老师在教学中的自我角色定位。

    以我的观察,瑞典的幼儿园不刻意教授知识性的内容,但他们的主导思想是让孩子作为主体去感悟。比如“环保”这个主题,老师们会带着孩子在森林里随处找个地方,挖几个小洞,然后分别埋进一个苹果核,一个小纸盒,一块塑料布,一个玻璃瓶……每隔一段时间就带孩子们挖开这些小洞,看看里面这些东西的变化。最终,孩子们就会明白哪些是可以被大自然分解,哪些分解的时间会很长,“环保”的概念由此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孩子们学习颜色。包括染色,混色。 在森林里找图片上有的东西 拿着望远镜看树上的鸟儿和松鼠

    瑞典的小学老师更是以指导为主,教授为辅。主负责老师也不像国内被称为班主任,而被叫做“导师”。小学里就设有的导师制,让学生们明白学习和教育的主体是自己,老师的作用就是帮助。

    比如教学大纲上四年级的瑞典语课,学生们必须了解瑞典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的生平及所有作品。老师没有多少知识点的介绍,只让学生们自己做人物和作品的PPT,最终出一份囊括所有知识点的试卷。然后学生们互相交换做试卷,不断揣摩出大家公认的最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学生们来说,几次试卷做下来,就已经对林格伦的生平与作品有了很完整的了解,再加上各种重复的题目,马上就能理解哪些是重要的知识点。

    再比如自然科学老师讲“宇宙”主题。学生们各自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行星作为介绍对象,完成资料整理和PPT,然后在课上逐个展示。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就会把这个行星的最基本知识点化作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这个过程既让学生知道了知识点,又让他们知道了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如何查找资料,哪些是可用的,哪些是无用的。

    这种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模式,其实在瑞典兴趣班的教学过程里也很常见。Mike曾报名上过一个动画制作课。在这个兴趣班里,老师也是讲明要求,只指导技术性问题,其他一概放手。Mike和另一个伙伴,从创意到制作泥塑模型,再到完成整个拍摄,字幕,剪辑,对白,导演,摄影,每个制作环节,无一例外,全是自己设计完成。那种成就感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在瑞典的幼儿园和中小学,不加尊称,直呼老师或是校长的名字,那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因为在孩子们心里,老师也好,校长也罢,只不过是忘年交而已。而在老师和校长眼里,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融入了孩子们中间,成为了他们的朋友。

    而我的感悟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关键词是“成长”,教育的关键词是“爱和帮助”!

    请原谅我的职业病,一本专业书,让我有感而发,絮絮叨叨竟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下来,无非就是想提醒自己,作为教师亦作为家长,可别总想着越俎代庖,仅此而已!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慢时光,慢生活: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cb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