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如果追求是有终点的,那么每次追求所付出的代价都会向终点讨要结果,有结果的付出是有意义的,无结果的付出是毫无意义甚至是损耗生命的,而由此产生的失落的恨往往指向付出,指向自己。
昔日旧闻:子女为争夺财产逼死老人。老人有五个儿女,三个大学生,一个包工头,一个饭店老板,含辛茹苦将他们一一培养成人。退休后本以为可尽享天伦之乐,可到哪家都要受到白眼与冷落,不久老家拆迁了,子女一反其常地争相赡养,态度大变。
后来又因所谓的“财产不均”,孤立了老人,子女之间也反目成仇、拳脚相向。最终,老人伤痛至极,将钱财撒尽空中,从楼窗上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老人用毕生的付出向“终点”讨要结果时,命运却开了个大大的玩笑,于是老人内心找不到生命意义的出口,便恨钱财,恨自己,恨付出,以“轻生”否定了自己的生命姿态。
在沉痛缅怀老人之不易,追思老人慈爱与无奈的同时,也注意到另一类老人的别样生活,他们鹤发童颜、容光焕发,举手投足之间焕发着勃勃生机,展现着生命的快乐律动。
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有这样一位老人,年高90,却筋脉柔软、跑跳自在,能做出各种常人无法模仿的动作,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仅从面貌上来看,60岁不为多,从体能上来看,40岁不为过。
他叫沈维德,上海退休工人,退休前体弱多病,差点瘫痪,退休后将瑜伽做为自己的晚年追求,日日坚持锻炼,风雨无阻,不但驱走了病魔,还让自己越发得硬朗与快乐,全然活出了另类的生命状态。
他的老伴说:“他现在瑜伽已经生活化了,如果生活中缺少瑜伽,缺少练功,就比他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还要痛苦。”
同样的晚年却活出不同的滋味,虽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将幸福的全部“止”于儿女对自己的孝顺,“止”于子女间的无限和谐,那么自己就全然地将主宰幸福的钥匙交予他人之手,自己也便完全止息了自我创造幸福的能动力,心理和岁月便一起变老。
生命的意义在于生生不息,生命可以结束,但生机不能结束,身体可以变老,但灵魂不能变老。如果我们将自身的追求,着眼于追求本身,将幸福感锁定在每个体验和每个过程之中,让由此创造的结果做为附属品,那么未来的好坏又能怎样呢。
我们只要全力奔跑,幸福就会与之随行、与之同在。反之,如果将生命的幸福筹码都终结在某一目标上,目光死死地盯住结果,那么每一个奋斗的历程都会成为“结果”号令下的囚徒,生命便失去了本有的鲜活。
幸福的味道在于每一个当下,我们要做“当下”的主人,而不是“结果”的奴隶。敢问幸福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齐帆齐28天写作训练营(11)篇1008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