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散文想法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历史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历史

作者: 闲钓银河月作钩 | 来源:发表于2022-06-11 19:11 被阅读0次

    张鷟朝野佥载曰:唐青州刺吏刘仁轨,以海运失船过多,除名为民,遂辽东效力,遇病,卧平壤城下,褰幕看兵士攻城,有一兵直来前头背坐,叱之不去,须臾,城头放箭,正中心而死。微此兵,仁轨几为流矢所中。大学士温公征乌什时为领队大臣,方督兵攻城,渴甚归帐饮,适一侍卫亦来求饮,因让茵与坐,甫拈碗,贼突发巨炮,一铅丸洞其胸死,使此人缓来顷刻,则必不免矣。此公自为余言,与刘仁轨事绝相似。后公征大金川,卒战殁于木果木,知人之生死,各有其地,虽命当阵陨者,苟非其地,亦遇险而得全。然畏缩求免者,不徒多一趋避乎哉。

    以上文字出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之《如是我闻(三)》,文中所说的大学士温公,即乾隆时因战功擢武英殿大学士的名将温福。笔记中,还有温福平新疆昌吉之乱的记载,可见温福应是久历战阵的沙场老将。纪晓岚写这一段,虽有宣扬宿命论之嫌,却可供后人略窥乾隆朝时大、小金川战役之一斑。《阅微草堂笔记》中,与金川之战有关的文字,至少有三条,涉及到的战殁者中,官阶最高的就是第二次大金川之役中的清军统帅温福。

    金川离成都仅百余公里,扼川藏咽喉要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控制金川,才能有效掌控西藏。在清以前,历代中央王朝从未实际控制过金川,从而也从未有效控制过西藏。故大小金川之役,对稳定西南边疆,并最终实现中原王朝对西藏的稳定治理,意义重大,这也是乾隆的重大历史功绩。

    乾隆自封的十全武功中,金川之役就占了两条。其中第一次金川战役发生在乾隆十二至十四年(1747-1749年),经过两年的苦战和中途换将,最终以大金川土司莎罗奔投降结束。此战,清军损失惨重,川陕总督张广泗被处死,主将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讷亲被赐自尽。而莎罗奔的势力并未遭受太大损失,川藏咽喉要道仍掌握在不受中央控制的土司手里,这也注定了更大的风暴必将来临。

    乾隆卅六至四十年(1771-1775年),大、小金川土司互相兼并攻伐,清军第二次出征金川,两金川的土司联合反叛,爆发了更加惨烈的战争。

    第二次金川战役期间,四川总督阿尔泰被赐自尽,清军主将温福于乾隆卅八年在木果木战死,包括副督统、提督、总兵、参将、知府、知县等在内一百多各级文武官员阵亡或被赐死。名将阿桂接替主将之位后,又苦战两年,于乾隆四十年才最终取胜。之后清廷在大、小金川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并驻军屯垦。几千年来,中央王朝第一次实现了对西南边陲的有效控制,也彻底稳定了对西藏的治理。

    此战,清军无论是军资花费还是人员牺牲,均创乾隆十全武功纪录,损失之大,甚至超过其它九大武功之和。清军以巨大的代价,换来的西南稳定,为我们今天西南各民族安定团结、和睦共处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在读《阅微草堂笔记》前,我并不知道这段历史。读到温福战殁于木果木,才去查了资料,基本了解了金川之役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开卷有益的一个例子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fn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