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瞎想的时候,我会仔细观察班级这些孩子,发现男孩子我还是喜欢热情,敢于说话或者思维不是最敏捷却是思路清晰的男孩子;
同样,女孩子我倒是喜欢古灵精怪,聪明伶俐或者是稳当,语言得体,有情商,或者不是第一眼就让人爱上她而是不由得慢慢喜欢她的女孩子。
仔细思考,这样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的身上都有我的影子,这说明我是喜欢自己具有的特质,并且有些自恋。但不过诸如热情,古灵精怪这些词好像被我压抑了下去。
小学的时候,朋友的班主任说我泼辣,当时我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从此再那位老师面前再也不随便说话,我不认可自己是那样的人。但实际上,泼辣的人在我这里,总是与热情,外向具有相似的程度,也就是说虽然表面上我逃避了这种特质,但其实它却被压抑在潜意识里,在和熟悉的人在一起才会毫无征兆的呈现出来。
也就是说,实际上老师喜欢孩子的某种特质,就会不自觉的强化他的这种特质,致使孩子的这种特质就会越来越强,毕竟学生希望获得老师的喜欢与关注。同样道理,孩子在父母面前也是这样,父母喜欢的特质,也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养成这样的特质。
而老师不喜欢的特质,正是不允许自己也不允许别人拥有的特质,如果是成人那就不喜欢和这个人交往,如果是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压制孩子的这些行为,比如自私,懒惰,拖延……并且拥有这些特质的孩子会感受到老师的不欣赏,要么会勇于改变要么就是慢慢和老师以及和老师的学科越来越远,成绩越来越差……
说白了,其实这一切不过都是我自己的投射,把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投射到学生身上,让学生为自己的自恋买单。
但,作为一个能够很好的整合的教师,就会比较好的理解每个孩子拥有不同的特性,允许他现在存在的模样,看到他的努力和态度,然后也允许孩子慢慢改变,给孩子一个支持空间,明白在孩子那里,他们是独特的个体,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伐慢慢绽放,大多数时候都能够用一个容器的姿态容纳学生的完美与不足。
这充分说明,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性,不仅要有专业技术的成长,还有心理健康的成长,才能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良师益友,给学生指明方向,让学生能够向着理想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