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出身“东方”的皇帝叫埃拉伽巴路斯。他是土生土长的叙利亚人,是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皇帝小姨子尤利娅·梅萨的长孙。在位仅4年就在皇宫内近卫军所杀,享年18岁。
在他之后继承皇位的是他的弟弟,不到14岁的少年亚历山大·塞维鲁。
哥哥埃拉伽巴路斯从小接受祭祀教育,疯狂信仰着叙利亚当地的太阳神教。在进入首都时,命人用八抬大桥把太阳神教的圣物——一块圆锥形的黑色石头,从叙利亚的神殿中搬到了罗马。
他宣称,想让自己履行皇帝义务的前提,是必须把太阳神教放在更高的位置上。为此,他还专门建造了一间用于放置这块石头的太阳神殿。
这让习惯于多神教的罗马市民目瞪口呆,反感的情绪从登基的第一天就滋生开来。
与哥哥不同,亚历山大虽然也生长在叙利亚,却从小就开始接受希腊-罗马式的教育。因此,成为皇帝后,身为最高统治者的他对罗马帝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比哥哥强烈得多。
他统治的时间也长达13年,在皇帝如走马灯般转换的3世纪里排在了第二位。
亚历山大的性格认真稳重,生活简朴,一举一动颇有土生土长罗马人的风范。他与元老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重新规定身为元老院议员,就算在皇帝面前也可以坐着说话;大幅减少了皇宫中的用人数量,减少财政开支。
在外祖母尤利娅·梅萨的背后支持和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辅佐下,亚历山大对帝国的统治稳健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如果是在和平时代,亚历山大这种守成的性格可以说十分合适,说不定还会成为另一名“贤君”。但可惜的是,亚历山大的时运,比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更不济。
先是皇帝身后最大的支持力量,外祖母尤利娅·梅萨去世,皇帝的母亲尤利亚·梅亚执掌大权。梅亚不像她的母亲那般头脑,且人品低劣。在她的施压下,迟迟没有子嗣的皇后被迫和皇帝离婚,并被流放到了北非。
更糟糕的是,乌尔比安也因为尤利娅·梅萨去世后失去了支持,在现任太后的默许下,被其下属的近卫军团给杀害了。
没有了左膀右臂,亚历山大陷入无人可用的地步。
就在这时,取代帕提亚、成为罗马帝国新敌人的波斯萨珊王朝率大军侵入了罗马的盟友亚美尼亚,又马不停蹄的突破了罗马帝国的防线,攻入了卡帕多西亚行省。
亚历山大决定亲自出征,波斯战争就此爆发。
幸运的是,此时的罗马军团仍具有强大的实力,亚历山大出师大捷。击退了入侵的波斯军队,彻底摧毁了敌军的主要力量。这一点至关重要。它让波斯萨珊王朝在20年内都没有能力再向罗马发起进攻。
但又不幸的是,大家高估了亚历山大的胜利和他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日耳曼战争中,举国上下对他寄予了非同一般的期望。举例而言,在皇帝出征之时,元老院议员和公民代表们从首都罗马送行长达150多公里。
遗憾的是,亚历山大·塞维鲁皇帝没有交战就作出了与日耳曼人议和的决定。
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或许是性格使然,说得好听点,是慎重,说得难听点就是优柔寡断和胆小怕事。
更深层次原因,是亚历山大没有在军队历练的经历。尽管行军途中,他处处表现出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亲民风度,但没有共同的经历导致这位皇帝始终无法真正理解军团士兵的感受和心情。
自然,一直期望着与日耳曼人大战一场的罗马士兵们是无法忍受的。对长期背井离乡,忍受着当地恶劣自然气候环境,为守卫帝国莱茵河防线贡献大半生的一线士兵来说,皇帝的这一决定更像是在嘲笑自己的半生奉献就是个笑话。
叛乱就此发生了。公元235年6月,年仅27岁的亚历山大皇帝被冲进帐篷的驻地士兵杀害。据说,士兵在杀害他的同时,口中还大喊着:“没有断奶的家伙,去死吧!”
接替皇位的,是负责训练新兵的将军马克西米努斯。
在接下来的50年,罗马将进入军人皇帝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