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从9月初的突如其来,在伙伴的提议下开始了每天早上7点-8点的早读直播,不知不觉就坚持了1个月。
今天也继续读着,临时起意,想记下当时的想法,于是就打开电脑,对着直播镜头,开始边说边写,于是有了下面的文字。有两本书《阿勒泰的角落》《一切境》,有木楼地窖,有童年,有故乡,有迷茫。
能记录,已感恩。感谢今早的2000字。
我决定,之后都直播写作,并发表出来。一为让自己写起来,有了大家的监督,再不给自己借口;二为掏空自己,既然塞住了,那么掏空它,重新开始。
01
今天在读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读到有地窖这件事,突然想起小时候的事情,外公家的厅堂里面也有一个地窖。而且想起某个邻居家也有一个,而另一个邻居家有个木制的阳台,是从厅里通过一个长长的木楼梯才可以上去。
这又让我想起了我的小学,那也是两层高的房子,第二层就是木制的。而且那一层是我们这个班级独享,在我的记忆中,只有我们是在这个木的教室上课的。
这几天恰聊到了家乡,其实故乡印象目前能存下来的,也是极少的。以前我一直并不认为80后并不怎么样像常说那样悲催,不过现在真的觉得,在家乡的根也基础不稳,在外面也仍然是漂着的。我觉得我们一直是漂着的,还真有点悲催。
现在看看家里的风景,确实挺美,有一点小小讽刺,我前两天,国庆那天吧,才通过老家门口的监控,看到门口田野的风景,特别美,门口的路很整洁,稻田一片绿色,路旁边的树是桂花,天很蓝,这几天温度很高,看到有邻居就站在大树下聊天。
可是,不久对面山上起了山火,而且甚至来了部队,还有两架飞机,不停在附近两个水库灌水去救火。这几天特别高温。这都是真实在发生的,我们只能看着,无能为力。
其实现在乡村很少年轻人的,有时候想想,在乡下住的房子都很舒服,空气特别好,因为我们那里没有工业,这是好的地方,同时也是我们一时无法留在家乡原因,我们很想留在那里,但是没有生存的来路。
我记得,在我是留守儿童的时候,每天走出来去上学,我们村口当时有一工厂,陶瓷厂,我们都记得,当时这个厂有一个管理人员,他每天早晨都沿着门口的大马路跑步。当时很多同学都对他打招呼叫HELLO。可是,现在回去看到那个遗址,很衰败。
02
其实我在读一本书《一切境》,是写了20多年书的安妮宝贝的新出散文集。她现在名叫庆山,为什么散文集呢?在写一个长篇小说的时候,那好像一直紧着一口气,因为在写长篇,在写作过程中,她也会另外写一些真实的表达她当时所思所想的文字,就是写长篇是一个很费心力的事,所以她另外会写一些文字,借这个写梳理自己、疗愈自己。所以,当我们去读她的这个散文的时候,其实得到了一个法门,一个途径,让我们走入这个作家的内心,当然是表示她当时的这个阶段,当时的心情,也可以说是过往几十年的积累、酝酿到转化到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
我特别喜欢看作家的故事、他们的心路、写作的灵感。这也是我陪伴孩子去阅读时与其他最不一样的地方吧,因为我常常会站在写作者的角度,而且先是对这个作者感兴趣,去了解他,去了解他为什么或从何而来有这个源由,有这个灵感对吧,很好奇。
如果我们的孩子有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看书,她是不是代入感会更强烈一些呢?难道真的对一个这样的生命不好奇吗?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她读进去,她能感受一个人生命的更深的质感的话,我不相信她会缺少那种表达的欲望。所以,读和写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03
我几乎真的很少梦见过外公的房子。其实确确实实地我们三姐妹在那个地方生活过很久,对那里的每个山坡和道路,都很熟悉,可是却几乎忘记了。
其实今天早上读这个《阿勒泰的角落》给我最深的一个感受是,我们现在生活在都市里,被太多东西所裹挟,难得清静清醒,可是在读刚刚那段文字的瞬间,仿佛领略和感受到一点,我也在一瞬间和那个作者坐在了那个山坡上房子前的板凳上,那里没有污染,没有人烟,没有现代社会所有的一切,就是特别的静和干净的一个地方,是的,一时之间忽略了生活所需要的鸡毛蒜皮。而恰恰相反,我们现在在城市里,哪怕如现在这样一个小城,缺的恰是那片刻的清醒和不被干扰。我们与真正的大自然隔绝太久了。
现在,我们回到老家去,在我婆婆家,后面的山是可以上去的,我也常带我的孩子们上去,从上面的路绕一周下来,虽然也是挺自然的环境,而且可以看到山的两边,看到远处,但是那条路是人工开的,知道是为什么而开吗,当然不是为了散步,而是为了上山祭祀和土葬。
所以在这里散步,不如去我娘家那里,有一条路,当然现在也是人工开出来更宽了,能通车了。但是走在那里去,真的没什么人烟了,那里的山上几乎已经没有人工种植的土地了,可在我小时候,我们是走很远的路,走到里面里面去,种西瓜,还要守,不是怕人,是怕动物来破坏。那时里面还有人种水稻,现在的人都移民出来了。
虽然这个条路,现在通往更大的城市,其实普通人却不太愿意走,因为里面真的没什么人家,很荒野的感觉。我又记起来了,在这个冲里面,曾经有一所学校,可也是在我小学阶段,和一群几个老师和同学,将最后的桌椅搬出来,从此没有了。
山路十八弯,记得当时那附近有一个我弟弟的同学,他有几个姐姐,到他们家,真是山路十八弯,我就记得这个特征,详细的也不记得了。曾经这里也是年年有山洪,春天暴雨,水暴涨,有一年,还有人从这里漂下去过,我们还去看了,当时的情景现在想想仍然有点恐怖。
前一段读了《万物有灵且美》里面有一篇顽强的农妇,现在读到这家房东太太,觉得在那样环境下生存的人,真的特别能干和顽强,并不是天生她们想这样,而是生活造就了她们这样子。而我们,手无缚鸡之力,肩不能挑,很多方面真的很无能。
是什么让我们的能力退化了,因为我们的根丢了。故乡模糊了!
(每日7-8点,直播读与写1小时 以上为2022-10-3直播写作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