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心理教育
“亲子关系”并非“亲情关系”

“亲子关系”并非“亲情关系”

作者: 艾拉夫 | 来源:发表于2018-03-03 01:08 被阅读0次

朋友圈成了一种热点。但凡热闹的事情,头条的新闻,通过朋友圈就能看到。朋友圈也成了集市,每个人手里有着怎样的商机、资源,都通过朋友圈发布着。朋友圈强大的分享功能,让每个人都有了了解他人的途径。

在朋友圈里每个人乐于分享和表达的东西互不相同。而造就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是气质的分化。你喜爱的事物,你欣赏的事物,让彼此变得不同。这些不同,创造了个人的磁场,也建设了每个人的气场。

磁场分化了我们会吸引哪些人,气场分化了哪些人不会走近我们。

在孩子心中,你在生活平日里对他的态度以及说话语气,建设了你在他们心中的气场。他可能单纯把你列为:好说话、不好说话、严厉、凶、强势、对我好、管我、啰嗦、不喜欢我....等等。

亲子关系的好坏则是由“气场”决定的。

气场决定哪些人不会走近我们。对孩子同样适用,并不会因为天然的亲情关系而有所改变。在生活里,你一定遇见过有些孩子不主动与父母交流。不是他们内向,是因为他们不认可。不认为能与你敞开心扉交流。

所以,也就分化出:有些孩子说“我和妈妈关系好”,或“我和我爸关系好”。关系好,不意味着能交流。可能只是他认为其中有一个家长更温和,好说话,不会轻易动怒。

最好的亲子关系是怎样的呢?

我认为,没有具体的。只能说:最好的状态是让彼此都幸福的。

最坏的亲子关系也并非是对抗型的,但对抗的关系一定是使家长焦头烂额的。

而毫无交流型,甚至无法交流的,则是最难以改变的。你想走进一个人的心,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并不会因为你是父母,因为有亲情关系的存在就能够达到目的。

如果亲子关系不好,首先改变在孩子心中的“气场”。

如果你们之间无法对话与交流,而你恰好还是“权威型”或“强势型”父母,首先表达出你的温柔。相处时注意多问“你认为怎么样?”生活中,时常为孩子创造惊喜。

如果是对抗型,一定是就某些事有不同看法。将彼此经常争执的事情列出来,一一达成共识。这类型家长,适合与孩子约法三章,有惩有罚。有矛盾时家长首先控制情绪,如果孩子处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你可以选择情感上的冷处理。事后冷战,让他观察到自己的行为是伤人的。如果家长动怒了,事后道歉。

对抗型是将矛盾呈现化。无交流,是将心与心隔绝化。

为什么家长容易对孩子发火?

表面上看是“情绪化”、“难以控制自己”、“一时气急”,其实本质上,是由你们两个人的“气场”决定的。孩子因为对家长是天然的依附、依赖关系,孩子的气场和你相比,就属于“弱势”。

举个例子:一个70岁的老人和一个40岁的大叔打架,你认为谁会赢?

再举个例子:你对领导人和对下属的气场也是截然不同的。而领导里也有气场强势和温和派的,你与强势派相处,也难免曲意逢迎。

在情感中:往往爱得更深的人更容易处在弱势,也更惶恐自己被对方抛弃。

在婚姻中:性格强势的一方,常常更有话语权。

因为孩子处在相对“弱势”的关系里,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动怒或打骂才如此轻而易举。本质是你对他发火的时候,并没有将他视为独立个体,认为这份“亲子关系”是需要去尊重的、呵护的。

你可能头脑里认为要尊重孩子,实际上你的意识里对这份关系并没有“危机感”,肆意发火的行为则是宣告对这份关系的安全感、归属感。可实际上,任何关系,你想达到彼此都幸福的状态,你必须从意识形态中形成新的价值观念,亲子关系和任何关系一样,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维系的。

就好像节日里,亲戚朋友之间礼送往来的礼物。在我的家庭教育实践中,十分注重仪式感,每年的生日随着他成长的需求变化礼物,也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安排惊喜。也注重让孩子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让孩子去付出,是学会爱的一种方式。要给予孩子时机用行动去把爱表达出来。这份表达爱的能力,十分依赖家庭的培养,是所有社交相处中最难学会的一种。

如果父母对亲子关系缺乏“危机意识”,孩子将长久处在弱势群体里。他的自尊心就得不到最大化的发展。

父母还要理性思考“孩子听话”这种类型。

“听话”有三种:

一、你说的他都不违抗,全部照做。

二、因为和你的关系好,所以听你的。

三、因为“与你相处舒服,既听你的意见,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在养育的关系中,最好的状态是:

我抚养你的愿望是让你成为自己,而不仅只是我的孩子。你来到这个世界,在你幼年时,我有义务帮你挖掘你的才华,有义务带你欣赏和认识世界,我之所以这么做,不仅仅来自我是父母的责任。我喜欢你,不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不因为你有很多才艺,你成绩优秀,而是当我看见你善良而有爱心时,当我看见你为兴趣爱好花时间练习时,当我看见你为同学朋友存钱准备生日礼物时,当我看见你给我倒开水先自己尝一口烫不烫时,在这些生活的小事中,我也渐渐喜欢上了你。这种喜欢让我更加主动的保护我们的关系,更加有意识的让我控制自己的“气场”,这种意识让我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

可也许大多父母生儿育女的初始心态是传宗接代,是年龄使然。也在长久付出后,对亲子关系有了索取和期待。

亲子关系不应该是连接着亲情的,它应该有它自己更纯粹的一面。它像是更胜朋友之间的亲密。

所以我们的意识形态里要卸下“我已经给了你所有我能给的物质生活”的这种想法。我们不能带着这种意识去和孩子相处,这种给予感,付出感,才是最容易让你对亲子关系崩溃、愤怒、不满的。

因为这里面包含着强大的付出。你大部分的精力、时间、心思都围绕着这个孩子。而人类的本性对“付出要有回报”是天生的。所以时常能听到父母说出这样的话:“我对你那么好,你一点都不听话”。还有父母说:“你要什么我给什么,你还不满足”,还有类似这样:“你要什么我都答应你了,叫你好好学习为什么你就是做不到”。

这三句话都是相同的意识形态:我付出了,可你什么都没回馈给我。找孩子索要听话,也是渴求回报的一种。我们再回到上面关于“听话”的三种状态。

一、你说的他都不违抗,全部照做。反之,违抗,不照做=不听话。

二、因为和你的关系好,所以听你的。反之,关系不好,对你的要求置之不理。

三、因为“与你相处舒服,既听你的意见,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反之,与你相处不舒服,既不听你的意见,也不说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无法交流”那类型的亲子关系。

所以它也有一个公式:无法交流=相处不舒服。

相处不舒服=气场不和。

改变这种状态的根本不只是改变交流方式、相处方式,重点是父母意识到自己的气场是怎样伤害亲子关系的!

所以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视你为亲密朋友,对你无话不谈,什么事都敢拿出来与你交谈。此刻,在他们心中,他们才是真正自由的,这种自由不是你在空间与时间上的给予,他的身心是自由的。

而身心自由能最大限度的释放负面压力。让孩子完全听自己的话不是明智的追求,而要敢于在与他的相处中告诉他:“不是所有人说的话都是对的,包括我,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你要自己思考,如果你认为没有道理或不认同,你可以选择不采纳。”独立思维的培养在生活中就能得到最大化的训练。

独立思维并不是告诉孩子哪些是好的坏的、对的错的,而是引发他自己去思考怎样是对的,怎样是错的。

在NBA有个著名的“地球是平还是圆的讨论”,你认为地球是圆的还是平的呢?

凯尔特人后卫凯里-欧文在媒体日上解释了他的“地球是平的”言论,他承认自己发表“地平说”只是一种策略。欧文表示他抛出地平说理论并非为了制造混乱或让自己被视为异类,也不是为了抨击科学。欧文说道,“我的唯一目的就是开启一场开放的对话,让人们自己去做相关调查。目的不在于,‘好吧,让我想个法子来对抗科学。让我反对自己曾被告知正确的那些事情,诸如此类的。’我的唯一目的就在于让人们觉醒,自己去做调查。”

这和独立思维是相似的。不是为了表达对或错,而是引起人们自己去思考,去做调查。这一点家长可以在孩子对家长提出问题时,你表达想法后便告诉孩子:也许我说的不一定是对的,你该有自己的思考,你可以自己去调查清楚。当你有了自己的见解后,我会很高兴听你的描述。

亲子关系,会在这样没有“权威言论”、“权威判断”的情况下,变得更加亲密。

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不是为了将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告知大家,而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亲子关系”并非“亲情关系”。

亲子关系,它有着自己更单纯、更纯粹,又更亲密的特征。它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极为重要,对孩子的身心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可能由于你的存在,即使他在学校时常被孤立,你还是可以看到他性格上的开朗。如果恰巧他在学校被孤立,而你身为他最亲密的“朋友”而毫不知情,这种孤独与痛苦也可能成为他厌学的一部分原因。

重在善于发现,愿意去观察你身边的这个小孩。你一直是这么的爱他/她,或许今后你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表达爱。从而得到你想要拥有的那份情感上的回馈。

最后,再标注三点:

曾有家长反应过说:“我的孩子一点都不尊重我,很没礼貌,但是我们的关系还可以,他还算比较听话。”

这里要注意的是:礼貌对待你,是尊重的一种行为表现。如果听你的话却对你没礼貌,那是因为你付出爱的方式存在问题。你付出爱的方式没有教会他礼貌对待你。这一点,家长要自己咀嚼。

最好的状态是让彼此都幸福的。

这里要注意的是:你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规定几点完成作业,或者要他按照你的规定做。想一想,两个人的关系里,什么都是对你有利的,对他无利的,能彼此幸福吗?父母可能认为培养学习习惯是对孩子好,站在学习习惯的角度上,这是好事。重点是,当这个孩子压根不想写这个作业时,你为他的“好”,对他而言是“折磨”。我时常在自己提出要求时会说,不能什么事情都让我一个人满意,你也得高兴才行。也时常在孩子提出要求时,用同样的话说“不能什么事都你一个人爽,而我不满意吧?”这种交替,是必要的,不能单方面去付出。这种交替付出的形式就能教会孩子尊重你,礼貌对待你。

第三,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做他自己,不是任由他胡来。不是他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随着他每年在身体上、心智上的成长,有意识的减少自己对相关事情的控制与干涉。比如到了11-15岁,他基本上具备了审美能力和衣着搭配能力,这个阶段提意见是一回事,干涉他怎么穿搭衣服是另一回事。

孩子在某个阶段掌握了某项能力要充分信任他,让他最大化表达自己想展示的。在某阶段的某方面还需要成长时,要给予机会锻炼他,达成培养目的。

干预过多,干涉的事情和时间不正确时,就导致孩子独立能力延后,惰性增长。这种干涉,本身就是阻碍亲子关系发展的。

>>>>>有一篇关于溺爱的文章,有详细讲解独立性的培养,以及干涉与溺爱对孩子的影响。

相关文章

  • “亲子关系”并非“亲情关系”

    朋友圈成了一种热点。但凡热闹的事情,头条的新闻,通过朋友圈就能看到。朋友圈也成了集市,每个人手里有着怎样的商机、资...

  • 绘本讲师训练营【6期】4/21阅读原创《幸福的种子

    06210-张锦娟 如何增加亲子之间的亲情呢?也即亲子关系。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成年之后所有的关系原型就是亲子关系...

  • 咨询心理学第九讲总结

    这节课把亲子关系深化一下: 一、亲子关系的本质属性,乃是亲情、道德和法理浑然一体的关系,但它随着子女的成长和父母年...

  • 今日祈祷文

    早安,今日练习: 许多人际关系问题,伴侣关系问题,疾病健康的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等等,其根源并非我们认为的此类关系问...

  • 18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

    亲子关系的类型,1养育型亲子关系。2财产拥有型亲子关系。3冲突型亲子关系。4泛爱型亲子关系。父母过度保护孩子。5民...

  • 第71、72天反思

    第71天反思 1:时间久了,爱情友情会逐渐转化为亲情,可,亲子关系却与此相反,亲子相处中必须把亲情转变成友情才能和...

  • 2.0 第八周  个人周检视9.24

    【九十日目标】1.阅读;2.瘦身、锻炼;3.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亲情关系! 作息时间: 1、晚9早5践行的好; 2...

  • 婚姻

    婚姻到底留下了什么,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两人从最开始的友情变为爱情,再变为亲情,而一段关系中,唯有亲子关...

  • “父母学堂”之关于亲子关系的优质信念

    为了帮助许多父母摆脱亲子关系紧张的困扰,与子女建立融洽的亲情关系,并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有效引导子女成...

  • 远离劣质亲子关系

    远离劣质亲子关系 一、劣质亲子关系的类型 劣质亲子关系分为:(热)暴力和冷暴力。 二、劣质亲子关系的表现 1、(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子关系”并非“亲情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oz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