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江晓白书评集想法简书头条
做到这四点,你就能成为孩子最贴心的朋友

做到这四点,你就能成为孩子最贴心的朋友

作者: 江晓白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18:57 被阅读15次

文|江晓白

一根管道,只有两端的高度相平时,水才有可能在管道中来回流动,如果一端高,一端低,水就只能流向一个方向了。

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是同样的道理。

要知道,大人和孩子,是两个不同世界的物种,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不仅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鸿沟,更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天堑。

如果大人总是从自己的角度要求孩子,那么,亲子关系就会隔膜处处、嫌隙遍地,严重的,甚至会形同陌路、终生割裂。

我们知道,人际关系中,要打开一个人的心,首先要把自己的心交出去。对孩子,更是如此,用心了,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教经》一书告诉我们,只要适当调整标准,就能规避掉亲子关系上的许多问题甚至矛盾。

01、尊重、信任孩子

冰心说:小孩子的自尊心可不小。所以,你不能以为你是大人,他是孩子,要平等。

“尊重”是一个被喊得泛滥的口号,但真正的尊重,或者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尊重,我们可能不是很了解。

我们作为大人,无论阅历、见识、体力、智慧等等,在孩子面前,都有着无可争议的压倒性优势,所以,我们常常会对他们抱有成见,认为我们的规则、审美、秩序等等,都是完美正确的,他们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执行,其实,这是错误的。

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体,有他自己的内核在悄然生长。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在他们自行生长的时候,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并且有事多多与他商量、沟通。让他感受到尊重、信任。

有这么一个故事。

父亲看到儿子用泥快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立刻回家去。

放学后,父亲回到家,儿子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父亲掏出了三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

儿子非常惊异,父亲对他解释道:

第一块糖是奖励你守时,按规定时间回家;

第二块糖是奖励你尊重我,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

第三块糖是奖励你正直善良,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

儿子听完,感动极了,流着眼泪后悔地说:爸爸,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

当我们抛开成见,丢掉成年人的认知框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时,孩子自然不会产生敌对和反抗情绪,那么问题处理起来,也就更加轻松。

 

02、欣赏、鼓励孩子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说: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甚至反对整个世界。

“你怎么这么笨”、“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等等类似的话,是不是很耳熟?

这些消极的、没有逻辑的、蔑视的话,通常被大人们在情绪失控后脱口而出,其中的负面暗示在不经意间给孩子贴上了“智力低下”、“能力不足”等标签。

其实,对孩子的小缺点、小过错大加指责,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勇气和自信,但如果我们对他们抱有积极的期望、肯定他们、激励他们,将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拥有3亿歌迷,爆红20年,陪伴了无数人青春的音乐天才周杰伦,小时候也是多数人眼中的“笨孩子”。

他学习成绩很差,中考失利,高考两次落榜,英语老师一度认为他“智力有问题”。在成绩单与人生走向面前,他也曾一度失落彷徨,不知未来该何去何从。

但令人庆幸的是,在他3岁那年,母亲叶惠美发现了儿子的闪光点,认定了他的音乐天赋,拿出存折里的所有积蓄,给他买了一架钢琴。

这架钢琴,让周杰伦的童年被禁锢在了黑白琴键上,也让他在26年后的《听妈妈的话》里,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可以说,没有幼年时母亲以实际行动给予的欣赏和鼓励,就没有今天的周杰伦。可见,粗暴的批评只能带来恶劣的后果,只有春风细雨的欣赏和鼓励才能催人奋进。


03、与孩子对话,而不是训话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沟通不是在任何人之间都能实现的,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最成功的沟通。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采用的都是权威式的命令和要求,言语简答粗暴,训斥咄咄逼人,很少甚至几乎不会使用心平气和的对话方式,通过阐述道理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

回想一下和孩子互动的日常,我们是对话,还是训话?是讽刺嘲笑,还是温柔引导?是粗暴批评,还是用心教导?

说“快点,给我关掉电视去写作业”,不如说“我们再看5分钟,就去写作业好吗”,前者是训话,后者是对话;

说“你不能做XXX事”,不如说“你可以做XXX事”,前者是命令,后者是引导;

说“你怎么这么笨,一首诗背这么久都不会”,不如说“这首诗有一点长,我先给你讲讲它的故事吧,看看你能想到哪些画面”,前者是粗暴羞辱,后者是用心灌输。

美国家庭教育类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中,杰森夫妇的孩子们,都制造过大大小小的麻烦,但都被杰森夫妇一一化解。

当女儿卡萝尔跳级升学时,杰森夫妇没有横加干涉,而是与她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引导她作出自己正确的选择;

当儿子迈克经常调皮捣蛋时,杰森夫妇并没有斥责、打骂他,而是分析事情来龙去脉,鼓励迈克自己去做决定。

当我们改掉强硬、武断的说话方式,同时不强求孩子的观点完全与我们一致,自然就能赢得孩子的理解和服从,实现有效沟通。

 

04、倾听孩子

 美国作家亚科卡说: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

在亲子交流中,倾诉与倾听一脉相承、两相胶合。就算妈妈学会了高超的“说”之技巧,但如果不会“听”,就只是单方面“输出”,无法与孩子取得“共鸣”,从而影响沟通效率和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某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先跳下去。”

这时候,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孩子却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我还要回来!”

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当我们让孩子把话说完,保持着倾听者应有的亲切、平和、耐心,我们自然就能聆听到孩子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在“听”这一方面,我们有3个细节可以去做:

01、引导孩子多说:早晚接送孩子时、周末外出郊游时、走亲访友时,可以就街道上的景观、路人的行为、朋友的言论等等,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02、孩子说了之后,要听得懂他的弦外之音:当孩子说,他不喜欢XX行为/言论/做法时,我们要懂得适时追问,因为这代表了他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

03、允许孩子争辩:当孩子有“顶嘴”行为时,不要慌,不要恼,这说明他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是一件好事,我们要宽厚地给予发挥的余地。

综上所述,关于如何跟孩子成为朋友,既有“道”可循,也有“术”可搬,但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两个字:平等。

只有我们首先做到,不把孩子当依附者、被管理者、被支配者,我们才能真正心平气和地,交出自己的心,和他互动,然后成为朋友。

早在半个世纪前,我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我们如何真正赢得他们的信任,和他们成为贴心的朋友,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完善我们自身的过程。

-全文完-

相关文章

  • 做到这四点,你就能成为孩子最贴心的朋友

    文|江晓白 一根管道,只有两端的高度相平时,水才有可能在管道中来回流动,如果一端高,一端低,水就只能流向一个方向了...

  • 最贴心的朋友

    朋友总是在你需要安慰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双手,在你低迷时给你鼓励,在你迷茫时给你最中肯的意见,在你得意的时候总会...

  • 真正的交流(摘抄)

    和孩子真正的交流,是像最贴心的朋友一样:你的一切我都懂,你的不好我接纳。 孩子属于未来,而父母属于过...

  • 給喜欢的那个人

    你应该做到了的,我得相信我也该做到 但好像还是没有做到,我们都没做到 最开始只是对你好奇,成为了朋友,后来就莫名喜...

  • 洛奇

    你不会相信这个。但是你原来就这么点大,我把你抱起了 对你母亲说:这孩子将成为世界上最棒的孩子,这孩子将成为史无前例...

  • 朋友

    如果一个人能成为你贴心的朋友,那么他才有资格进一步成为你的伴侣。

  • 坚持做到这四点,你就能成为作家

    在我的5月写作主题书单中有4本书:《文心》、《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沟通圣经》、《成为作家》,这四本书让我在这...

  • 有人想一起做一个聊天机器人吗?

    我想做一个聊天机器人, 它能够成为你最贴心的朋友。烦恼的时候,它可以开导你,让你所有的不愉快都随云烟消散;自暴自...

  • 很多父母,就是输在三观太正上|草铺半生

    ||草铺导读: 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像最贴心的朋友一样交流:你的一切我都懂,你的不好我接纳。当孩子终于鼓足勇气,...

  • 做孩子的贴心朋友

    摘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管道只有两端的高度相平时,水才能在管道中来回流动,如果一端高,一端低,水就只能留向一个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到这四点,你就能成为孩子最贴心的朋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pu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