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江晓白书评集想法简书头条
做到这四点,你就能成为孩子最贴心的朋友

做到这四点,你就能成为孩子最贴心的朋友

作者: 江晓白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18:57 被阅读15次

    文|江晓白

    一根管道,只有两端的高度相平时,水才有可能在管道中来回流动,如果一端高,一端低,水就只能流向一个方向了。

    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是同样的道理。

    要知道,大人和孩子,是两个不同世界的物种,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不仅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鸿沟,更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天堑。

    如果大人总是从自己的角度要求孩子,那么,亲子关系就会隔膜处处、嫌隙遍地,严重的,甚至会形同陌路、终生割裂。

    我们知道,人际关系中,要打开一个人的心,首先要把自己的心交出去。对孩子,更是如此,用心了,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教经》一书告诉我们,只要适当调整标准,就能规避掉亲子关系上的许多问题甚至矛盾。

    01、尊重、信任孩子

    冰心说:小孩子的自尊心可不小。所以,你不能以为你是大人,他是孩子,要平等。

    “尊重”是一个被喊得泛滥的口号,但真正的尊重,或者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尊重,我们可能不是很了解。

    我们作为大人,无论阅历、见识、体力、智慧等等,在孩子面前,都有着无可争议的压倒性优势,所以,我们常常会对他们抱有成见,认为我们的规则、审美、秩序等等,都是完美正确的,他们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执行,其实,这是错误的。

    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体,有他自己的内核在悄然生长。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在他们自行生长的时候,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并且有事多多与他商量、沟通。让他感受到尊重、信任。

    有这么一个故事。

    父亲看到儿子用泥快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立刻回家去。

    放学后,父亲回到家,儿子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父亲掏出了三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

    儿子非常惊异,父亲对他解释道:

    第一块糖是奖励你守时,按规定时间回家;

    第二块糖是奖励你尊重我,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

    第三块糖是奖励你正直善良,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

    儿子听完,感动极了,流着眼泪后悔地说:爸爸,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

    当我们抛开成见,丢掉成年人的认知框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时,孩子自然不会产生敌对和反抗情绪,那么问题处理起来,也就更加轻松。

     

    02、欣赏、鼓励孩子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说: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甚至反对整个世界。

    “你怎么这么笨”、“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等等类似的话,是不是很耳熟?

    这些消极的、没有逻辑的、蔑视的话,通常被大人们在情绪失控后脱口而出,其中的负面暗示在不经意间给孩子贴上了“智力低下”、“能力不足”等标签。

    其实,对孩子的小缺点、小过错大加指责,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勇气和自信,但如果我们对他们抱有积极的期望、肯定他们、激励他们,将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拥有3亿歌迷,爆红20年,陪伴了无数人青春的音乐天才周杰伦,小时候也是多数人眼中的“笨孩子”。

    他学习成绩很差,中考失利,高考两次落榜,英语老师一度认为他“智力有问题”。在成绩单与人生走向面前,他也曾一度失落彷徨,不知未来该何去何从。

    但令人庆幸的是,在他3岁那年,母亲叶惠美发现了儿子的闪光点,认定了他的音乐天赋,拿出存折里的所有积蓄,给他买了一架钢琴。

    这架钢琴,让周杰伦的童年被禁锢在了黑白琴键上,也让他在26年后的《听妈妈的话》里,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可以说,没有幼年时母亲以实际行动给予的欣赏和鼓励,就没有今天的周杰伦。可见,粗暴的批评只能带来恶劣的后果,只有春风细雨的欣赏和鼓励才能催人奋进。


    03、与孩子对话,而不是训话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沟通不是在任何人之间都能实现的,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最成功的沟通。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采用的都是权威式的命令和要求,言语简答粗暴,训斥咄咄逼人,很少甚至几乎不会使用心平气和的对话方式,通过阐述道理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

    回想一下和孩子互动的日常,我们是对话,还是训话?是讽刺嘲笑,还是温柔引导?是粗暴批评,还是用心教导?

    说“快点,给我关掉电视去写作业”,不如说“我们再看5分钟,就去写作业好吗”,前者是训话,后者是对话;

    说“你不能做XXX事”,不如说“你可以做XXX事”,前者是命令,后者是引导;

    说“你怎么这么笨,一首诗背这么久都不会”,不如说“这首诗有一点长,我先给你讲讲它的故事吧,看看你能想到哪些画面”,前者是粗暴羞辱,后者是用心灌输。

    美国家庭教育类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中,杰森夫妇的孩子们,都制造过大大小小的麻烦,但都被杰森夫妇一一化解。

    当女儿卡萝尔跳级升学时,杰森夫妇没有横加干涉,而是与她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引导她作出自己正确的选择;

    当儿子迈克经常调皮捣蛋时,杰森夫妇并没有斥责、打骂他,而是分析事情来龙去脉,鼓励迈克自己去做决定。

    当我们改掉强硬、武断的说话方式,同时不强求孩子的观点完全与我们一致,自然就能赢得孩子的理解和服从,实现有效沟通。

     

    04、倾听孩子

     美国作家亚科卡说: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

    在亲子交流中,倾诉与倾听一脉相承、两相胶合。就算妈妈学会了高超的“说”之技巧,但如果不会“听”,就只是单方面“输出”,无法与孩子取得“共鸣”,从而影响沟通效率和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某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先跳下去。”

    这时候,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孩子却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我还要回来!”

    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当我们让孩子把话说完,保持着倾听者应有的亲切、平和、耐心,我们自然就能聆听到孩子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在“听”这一方面,我们有3个细节可以去做:

    01、引导孩子多说:早晚接送孩子时、周末外出郊游时、走亲访友时,可以就街道上的景观、路人的行为、朋友的言论等等,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02、孩子说了之后,要听得懂他的弦外之音:当孩子说,他不喜欢XX行为/言论/做法时,我们要懂得适时追问,因为这代表了他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

    03、允许孩子争辩:当孩子有“顶嘴”行为时,不要慌,不要恼,这说明他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是一件好事,我们要宽厚地给予发挥的余地。

    综上所述,关于如何跟孩子成为朋友,既有“道”可循,也有“术”可搬,但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两个字:平等。

    只有我们首先做到,不把孩子当依附者、被管理者、被支配者,我们才能真正心平气和地,交出自己的心,和他互动,然后成为朋友。

    早在半个世纪前,我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我们如何真正赢得他们的信任,和他们成为贴心的朋友,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完善我们自身的过程。

    -全文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到这四点,你就能成为孩子最贴心的朋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pu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