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这些事情是让一个老师最无能为力的…

这些事情是让一个老师最无能为力的…

作者: 武术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1-18 22:26 被阅读0次

    在一幼儿园接替一老师代武术课,交接跟课时,孩子们很活跃,满教室乱串,排个队列都相当困难。孩子们说话声,喊叫声不停,肢体没有一刻是安静下来的。刚把A同学的站位安排好,还没转身安排B同学,A同学就跑没影儿了…课堂氛围比较自由松散。

    幼儿园要求老师不能打孩子、不能吼孩子、不能骂孩子。这样的要求让老师们对课堂纪律这件事情常常无计可施,课堂纪律无法保证,上课效果就很难保证,尤其武术课。

    我上课的一贯方式是先立规矩,我的教育逻辑是:立规矩——守规矩——懂规矩——破规矩——立规矩(破而后立)。

    立规矩要清晰明确。

    比如我武术课的纪律有三条:

    1,不可以乱讲话。

    2,  不可以乱动。

    3,  老师下达指令后,反应速度要快。

    立规矩清晰明确不难,因为这种事情像科学公式一样,易学易做,难在立规矩前的思想工作,营造出孩子们对规矩的敬畏感,这需要对孩子心理有把握,对人性有认知。立规矩清晰明确属于知识层面,思想工作则属于能力层面。

    守规矩要恩威并用,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守规矩的过程对老师素养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幼儿期的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是客观现状,这就要求老师具备足够的耐心,守规矩的过程需要反反复复的强调,也需要不断变换方式方法来做思想引导(这是最难的事情),需要老师不断学习积累素材,不断思考总结。

    “守规矩”的过程是老师对孩子完成教育最重要的过程。孩子价值观的建构,意志品质的积淀和思想模式的形成主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这个过程充满了阴阳博弈和智慧交锋。阳是存天理,阴是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不能以制度为主,必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对“德”和“礼”的“文化”概念没有深入思考,就很难做好“守规矩”的工作,就很难把教育工作做扎实。

    孩子们在守规矩的过程中,会在现实和思想中打很多“天理”与“人欲”的官司,老师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辅助孩子们形成价值的判断标准。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慢慢理解“规矩”背后的道理(本质),这种理解的能力就是智慧,是独立思想体系建立的过程。懂规矩并不容易,没有一位认真负责并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老师,是不可能有体系有步骤的完成这项工作的,只能沦为心血来潮的断断续续或者浑水摸鱼的滥竽充数。

    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墨守成规,就没有明天。世界发展和进步的方向就是不断创造,不断颠覆再重建的过程。人家说,上武入道,挺有道理。哲学是从具体的术中升华出来,形之而上的,是普适的。我总结小孩子的教育跟李小龙的截拳道之道,是相通的:立规矩——守规矩——懂规矩(在守中感悟)——破规矩——立规矩(破而后立)。

    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应该有两个目标:

    1,把孩子培养成人,而不是培养成什么人。

    2, 培养出对社会和世界有非常作为之英才。孟子所谓“集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以“1”为前提和基础。

    有非常作为之英才必是能够打破打破旧规则、超越旧事物,建立新规则、创造新事物的,不盲从的,有独立思想的人。破坏简单,破而后立不容易。

    教育工作难做,难在社会的整体现状,难在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肤浅。任何一个个体都很难脱离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影响,所以,改变世界常常流于年少无知时的大话。

    我代幼儿园武术课差不多两个周的时间,课堂纪律基本正常,孩子们都开始有了“规矩”意识,能够克制自己守规矩并认真跟着练习。这两个周对部分孩子们来说是不好受的,因为从没有规矩到接受规矩这个过程是违背人性的。这期间有三个孩子哭过,两个孩子哭过两次。

    孩子们年龄虽小,但在追求个人利益(个人自由)方面的智慧丝毫不弱于成年人,他们在跟老师之间的博弈中常常胜出(这个“病根”在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他们很清楚老师怕园长,园长怕家长,家长怕孩子撒娇的逻辑关系,他们也在社会、家庭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有“市场逻辑”的意识:这个世界上,“金钱”是凝聚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他们一定不会清晰的洞悉这种复杂的关系,但这不重要,因为他们所意识到的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足够用来与幼儿园机构和老师进行博弈,来获取“自由”的园内生活了。

    我武术课里有一小姑娘,比较胖,不爱活动,我刚去时,这位小姑娘不跟着上武术课。我问过原因,回复的大意是:孩子不愿意上,管不了,由她性子来吧。

    后来我在跟小朋友上武术课的过程中,感染到她,她在旁边跟着比划,我问她要不要跟着一起练,她欣然同意。

    第二天上课,新鲜劲儿过去了,就不愿意上了。我自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能决策的权力范围或者说权力时机~尴尬),我们之间有一场博弈。

    小姑娘先把旁边的助教老师搬出来,说自己一直都不上武术课,我毫不迟疑的告诉她,武术课我说了算,没有我的同意谁说都不行。

    小姑娘又把园长搬出来,说园长同意自己不上武术课,我语气坚决的告诉她,武术课,园长说了不算,我说了才算。

    后来她就哭,我大喝一声,告诉她:在武术课上,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流泪只代表软弱。不流眼泪我还愿意跟她好好沟通,要是想通过流泪逃掉武术课,那只能面临更苦更累的武术训练。

    她大哭,我再次大喝一声:再哭出一声,其它小朋友休息,只让她一个人蹲马步!说着,我两手把她抱起,放到教室中间,我面部表情非常严肃,容不得半点妥协。小姑娘破涕为笑,说,老师我跟着上武术课,跟大家一起练吧?破涕为笑是给自己找台阶下,“跟大家一起练”是讲条件。我表情也立刻阴转晴,表扬她这种转变,着手塑造她的价值判断体系。

    第三天上课,我刚到幼儿园,她就跑过来拉我的手,说:老师,我不想练功夫,我妈妈不让我练功夫。

    我不动声色,我不了解她父母,但理性觉得一个正常的父母不应该对孩子这样放纵。

    上课排好队,我把她叫到我面前,一脸严肃的问她:为什么妈妈不让你练武术?她答,不知道,就是不让练。

    我心里有数,她一定在家里跟父母撒娇了,父母或许妥协了,也或许是她编造的,用了一个小策略。

    我不容妥协的告诉她:今天必须跟着一起上武术课,允许你只上半节课,休息半节课。如果你妈妈不让你上武术课,明天让你妈妈来跟我请假。

    她妥协,跟着上课,结果上嗨了,忘了半节课休息的事情

    后来有次上武术课,她来得比较晚,她妈妈赶巧在旁边见习了一堂武术课,不断鼓励她跟着一起活动。她妈妈很希望她跟着一起活动活动,减减肥,但对她比较娇惯。她妈妈在时,我不管不问这个小姑娘,只带其它小朋友一起活动,并融入武术精神的引导。期间,妈妈多次暗示我带着小姑娘一起锻炼,我装作没看到,只认真的上我的课(意在让妈妈了解我的上课方式和我本人),快下课时,对小姑娘坚持跟着上课以及动作标准认真给予各种表扬,然后严肃的当着妈妈的面告诉她:武术课要跟着老师一起锻炼,必须一切听我的安排,偷懒是让人看不起的行为,以后不允许对老师说“不想上武术课”这种话了。

    后来,这小姑娘又多次提出不想上武术课,但都被我说通继续跟着上课。后来有一次,我刚到,她就拉着我的手跟我说,园长不让我上武术课(园长在旁边),我立刻板起脸,还没说话,她就立刻委屈的要哭不停的说“我想妈妈…”,园长跟我说,不要让她上武术课了…

    我想,这小姑娘一定在其它课堂上多次使用这种方法,而且屡试不爽。园方的这种妥协慢慢塑造孩子的意识和价值判断,这种意识和价值判断会让孩子未来立足社会碰很多壁,而且是在心理承受能力极度不匹配的状态下碰壁,结果可想而知。

    园里还有一小朋友,年龄最小,一直表现都很好,纪律最好,练习也很认真(是不断表扬和价值塑造的结果)。前几天上课突然闹情绪,哭了起来,园长立刻把他抱起来,哄他的方式就是一切都顺着他。

    隔一天,出去爬山,这小朋友说不去爬山,问他为什么不去,他说不想去。所有助教老师都无计可施,请示园长,园长的话他也不听。园长没招儿,对着助教和我说,赶紧看看谁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出去爬山,我装作听不到,这小朋友最终胜利…

    这些事情是最让一个老师难受的,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的工作,往往被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轻易的毁掉。

    武术是教育的载体,问题是教育的机会。对幼儿儿童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做好家庭教育的辅助,孩子精神层面的教育不是短期看得见摸得着效果的工作,教育的逻辑要超越商业逻辑之上。

        2017年7月19号,写于济南到广州火车上

    带武术课的过程中有太多跟孩子们相处时的具体的例子,总抽不出时间好好做个总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些事情是让一个老师最无能为力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yl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