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如昙花绽放,转瞬即逝;又如大江入海,奔涌向前。这是不可复制的记忆,也是“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的璀璨年华。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青春是要“早为”的,孩子不能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于是,从兴趣班到补习班,从钢琴练到跆拳道,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的日程排的满满的。在成人的眼里趁着年轻,接受能力强,多学点知识走在别人前面成为了一种潜在的价值观。“大器晚成”的成长过程始终不及“小荷早露尖尖角”那么令人羡慕。其实,这样的“早”和“快”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拔苗助长一样,不一定契合成长中的孩子心理。远不如“稳”和“静”来得妥帖。青春是一首步履不停向前奋进的歌,但在这前进的歌声里,我们只有摒弃那些浮躁的急功近利才能唱出最纯粹的歌声。

不知从何时起,“早”和“快”的观念反而是在成年人的思想观念里根深蒂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焦虑总让成年人无时不刻地在忧虑着孩子放慢了脚步,就会被另一个孩子超越,就会被社会抛弃。这样的思想观念中孩子们就像陀螺似的奔波于学校——兴趣班——补习班里,他们无法理解这样利益性的理想主义,也无法理解家长们所谓的担忧,他们忧虑着自己再不能拾起心爱的足球或者说是其它自己喜欢的东西,再根本一点的说法是孩子们是失去了欢乐的童年和花季的青春。时间一长,显现出来的便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提前亦或是受不了压力的抑郁成疾。此时再说“静心”和“平稳”的作用在人们慌不择路的选择里已失去了其意义。而依旧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奔波的人因为选择的盲目在不知不觉中离自己的初心越来越远,也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变得越来越难了。

我在想,一粒种子落在大地上,慢慢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在它的生命旅程里它的梦想就是仰望蓝天。这个过程里,它始终站在落地的那个地方,静静守望,无论梦想如何令人神往,或者说经历雨雪风霜,它都在一天一步一个脚印按着自然的生长规律追逐着,实现着自己的理想。而我们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始终坚信,脚踏实地,保持初心,才能让我们仰望星空,走向一个更远更大的适合我们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世界。就像树永远属于那片广袤的大地;鸟儿永远属于那片自由飞翔的蓝天。它们背后没有风筝一样牵着的羁绊,它们有的是深深扎在泥土里的根,翱翔在天空的勇敢翅膀。

我们对孩子人生的责任和担当其实是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让他们有自己思想的根基,然后插上他们自己梦想的翅膀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搏击长空。对于在这个用成绩说话的物欲横流的世界,或许我们会很难,也很艰辛。但平心静气下来想一想,你需要什么,你追求什么,不仅仅是成人应该想明白的事,也是那些在学习中的已经有独立思想意识的孩子应该想明白的事。如果成人仍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安排孩子的人生的路,那么孩子固然成绩再好,那也是一朵温室里的花。尽管这方向没错,但是,这是孩子想要的结果吗?

当然,这样的“平心静气”并不是我们非要否定成人指明的路,不是要孩子消极懈怠并放松对学习的追求,而是一种沉淀和厚积,在明白“时不我待”的紧迫性里经历“平心静气”的修炼才能蓄势待发,才能真正明白脚踏实地的真实含义。我们只有在“静”的底色里涂抹理想的丰富色彩,青春的拼搏和奋斗才会在现实中越挫越勇,一往无前。“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你再次仰望星空时,你一定会是一颗夜空中最亮的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