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交车上,一位母亲在教训一个孩子。
很显然,母亲刚刚在学校被老师教育了,自从上了车,就一直虎着脸,不停地大声数落孩子。
“每天就知道玩儿!上网打游戏!成绩那么差,还有脸玩?你看看老师怎么说我?让我跟着你丢脸!你不要脸我还要!”
孩子梗着头不服气:“光说我,你们怎么不学?”
母亲气急败坏:“还有理了是吧!我是大人,你能和我比?”
孩子:“大人怎么了,大人不用学习啊?你倒是学个我看看?”
2.
有种说法: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河森堡:国家博物馆讲解员,负责给北京市的中学生讲解课外历史。
第一组,是来自京郊的学生,他们比预定的时间迟到了一个小时,到来后不是马上要求听课,而是提出——提前一个小时结束,理由是——学校定了营养餐,大家必须赶回去吃这顿饭。
原来在他们眼里,眼前免费午餐比长远知识重要多了。
讲解过程中,河森堡伤心地发现,这些孩子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已经差到无法沟通的地步了。
京郊的孩子走了,重点小学的孩子来了。
没有组织,全部是带队老师和孩子自愿的。
讲解中,这些孩子的知识面和精深程度,连河森堡本人都感觉压力十足。
午饭时间到,河森堡建议大家休息,先吃午饭。
小朋友们:不差那顿饭,我们要先听课!
带队老师恳求道:要不先不吃饭,给孩子们讲完课?您喜欢吃什么,我负责买,耽误您吃饭,真是对不起,我们一星期才有一次机会来到国家博物馆,很不容易,请你原谅我们。
这些孩子的父母,多是社会精英。
3.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榜样,你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方式,作为和你朝夕相处的孩子,他在时刻模仿着,因为你是唯一的参照,而且学得出奇的快——尤其是毛病。
无论哪国语言,被学的最快的就是脏话,简练清晰,发音流畅,毛病也一样,懒惰,拖延,短视,推卸责任,不用学,看一遍就会,一点也不费劲,学成了还能换得当时的一身轻松。
所以,当有一天你的孩子做事没条理,拖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分钟热度,推卸责任却有几百条理由的时候,你应该在愤怒的同时还带点恐惧——因为你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育儿先育己。在教育孩子上进,努力的时候,先试着自己的努力上进,用行动告诉你的孩子,瞧!努力学习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早就过了离开校门不读书的时代了,现在的社会需要终身学习,为人父母不学习不长进,不要说给孩子做榜样了,早早就会被孩子抛在身后,只好面对孩子鄙视的目光火冒三丈,却一点办法没有——孩子想拼爹拼妈,拿得出手么?
4.
父母以身作则了,孩子为什么还是不爱学习?
因为只有以身作则还不够,还要和孩子成为朋友,但必须是能给孩子正面引导的诤友,而不是打着爱和尊重、实则纵容孩子的损友。
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父母也不例外,孩子尤其是如此。他们稚嫩的眼光看到所有的一切都是新奇的,都想去尝试,但是等新鲜劲过了,孩子就疲了,烦了,尤其是面对最有效也是最枯燥的练习,这时候孩子会本能的逃避,寻找另一个新奇的世界,突然发现,原来那一个世界也挺好玩的,于是又来了“兴趣”……
这时候千万不可纵容!
“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本身就是一个坏习惯,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两种习惯养成不得》其中一种就是他。一旦染上这种坏毛病,拖延、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会尾随而来,牢牢地长在孩子身上,终其一生,也难以根除。
有多少做父母的,是被这种坏习惯葬送一生成就的?
5.
蔡康永说: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你是在帮助孩子获取终生的幸福,还是在纵容他享受“当下的快乐”,然后用一生来交欢?
在人生初始阶段浪费的越多,后面错过的美好就越多。
孩子不需要纵容他们“快乐”的父母,只需要能帮助他们把兴趣通过坚持变成享受的诤友。
一旦变成享受,哪里还需要父母耳提面命的催促!不让他去做,他会跟你急!
然后,你就偷着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