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十六岁的单身男人,活得挺好挺滋润。周遭的人都不怀疑他的独活能力,惟独他母亲,死活要将他拽入婚姻,偏他又是一个孝子,换句话说,他不敢违抗母命。以后会有什么结果呢——那就是悲剧。
阿涛,长我两岁的朋友,就是那种很会生活的单身男人。乐衷于骑车和摄影,闲来无事时,给自己炒两个小菜犒劳一下,再吹吹葫芦丝,日子过得悠然自得。可这样的生活,在母亲眼中无异于离经叛道。“人不能不结婚的,”他母亲常对我苦诉:“他能照顾自己一辈子吗?”
按母亲的话说,阿涛长得堂堂正正,收入不错,不抽烟也不涉赌,‘对他有心的姑娘大把抓’。问题是,阿涛并不想伸手去‘抓’。阿涛对我说过,他看见身边走入婚姻的朋友活得都挺累,还不如一个人活着清闲。只是,他的观点母亲连想都没想过,依旧念叨:人,总要结婚的,一个人,照顾不了自己。
两年前,在第六次相亲后,阿涛终于结婚了。可单身生活中他的那些性格优势,拿到婚姻中,却根本不合适——喜欢清静,不善言语,作息不规律。一次次的家庭战争爆发后,小两口的争执上升到两个家族的仇视和怨怒。几个月前,阿涛离婚了,更糟糕的是,还留下一个半岁的孩子。
阿涛又单身了,只是,那种逍遥的生活他再也回不去了。阿涛的母亲也被家族间的争斗弄得疲惫不堪,仅仅两年,却仿佛苍老了十岁。最不可思议的是,我还能从她的话语中听出余音:等这次风波消停后,希望还能为阿涛找个‘更贤惠’的女人。
‘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长不大’,这句听来充满慈爱的话,却孕育着可能的危机。儿女大了,就须要放手,就要勇敢地去信任。况且,顽固的思维定式也挺害人,是人,就必须要进入婚姻吗?离开了婚姻,就寻求不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吗?
我身边的熟人朋友中,能独活且生活质量不错的,也不是没有。可无一例外的,他们都被强大的文化压力所累,或来自家庭,或来自社会。他们满意目前的生活,可又不得不问自己:“是我心理不正常,还是社会容不下我们这样的生活状态?”
一个人独活,或许会有传统意义上家庭生活的缺憾,也算不上完美,可是,不完美就注定没有快乐和幸福么?拿出些宽容来吧,我们须意识到这样一点:有些人,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有很大不同,可他们有权利也有能力,追寻到属于他们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