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硬读《随园诗话》
硬读《随园诗话》(432)

硬读《随园诗话》(432)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0-01-14 15:07 被阅读0次

    卷十四(一五) 【原书卷十四·八九】

    人必先有芬芳悱恻之怀,而后有沉郁顿挫之作。人但知杜少陵每饭不忘君;而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儿女间,何在不一往情深耶?观其冒不韪以救房公,感一宿而颂孙宰,要郑虔于泉路,招李白于匡山;此种风义,“可以兴,可以观”矣。后人无杜之性情,学杜之风格,抑末也!蒋心余读陈梅岑诗,赠云:“一代高才有情者,继袁夫子是陈君。”

    悱恻,忧思抑郁。南朝·梁·裴子野《雕虫论》:“若悱恻芬芳,楚 《骚》为之祖。” 清·陈济生《怀友》诗:“幸有诗篇同悱恻,独留图画见峥嶸。”

    沉郁顿挫,汉语成语,意思是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出自唐·杜甫《进雕赋表》。后世指杜甫诗的风格。

    房琯,(697年-763年),字次律,河南(今河南偃师)人,唐朝宰相,正谏大夫房融之子。《全唐诗》存诗1首。

    冒不韪以救房公,感一宿而颂孙宰,要郑虔于泉路,招李白于匡山。这是杜甫一生中四个故事。第一句的故事是:杜甫因上书救房琯而被贬。第二句的故事是:“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举家逃难,途中受冻挨饿,幸好碰到了以前的朋友孙宰,他热情地接待了这逃难的一家,亲切地招待他们吃饭,洗脚,引见家人,还按着风俗剪些白纸条贴在门外,为他们“招魂”。孙宰如此“豁达露心肝”,以诚相待,实在难能可贵,杜甫后来写了《彭衙行》诗追忆其事。第三句的故事是:郑虔被构陷谄贼勾敌之罪,贬为台州司户参军。受百般凌逼,不准延缓;杜甫没来得及送行,郑虔已经仓皇踏上赴任路。郑虔已是垂死之年,而严谴又必然会加速死亡,不可能活着回来了;因而杜甫便发出了“便与先生应永诀”的感叹。然而即使活着不能见面,仍然要“九重泉路尽交期”啊。第四句的故事是:“匡山”,指绵州彰明(在今四川北部)之大匡山,李白少时读书于此,杜甫写下《不见》 ,此时正客居成都,杜甫与李白天宝四载(745)在山东兖州分手后,一直未能见面,至此已有十六年。因而希望李白回归蜀中。

    要,音yāo,同“邀”。

    抑末,汉语词语,音yì mò,原意谓抑制商贾的意思,后来末事。1、汉·王符《潜夫论·务本》:“凡为治之大体,莫善於抑末而务本。” 2.《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埽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言子夏弟子,但对宾客﹑修威仪礼节之事则可,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不可无其本。”后因以“抑末”指末事。

    蒋心余,即蒋士铨。

    陈长钧,(生卒年不详),字殿九,号梅岑,武陵人。乾隆初贡生,历官武冈州训导、云南宣威州州判。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文学史上一般将杜甫诗的风格称为“沉郁顿挫”。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云:“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即是此意。袁枚指出,沉郁顿挫的基础是对世间万事充满感情,他在列举了杜甫一生的几件情义动人之事后说,学杜诗面目而无杜甫之内在感情者,乃是舍本求末之举。无真情则无真趣,无真趣则无真诗。袁枚在本条诗话的最后,突然冒出一句蒋心余读陈梅岑诗后赠诗:“一代高才有情者,继袁夫子是陈君。”这似乎有点突兀了。其实,这也可以算得上袁枚的习惯了,就是在批评别人的时候,绝对不忘表扬自己。就这一点来看,现在的官宣机构已经习得袁枚真谛。嘻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43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ha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