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远山专题推文存文库
故事连载 | 丰 碑(47 )

故事连载 | 丰 碑(47 )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22-12-17 20:26 被阅读0次

    转道青岛

    打扫战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收取敌方的枪支弹药,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战场虽然仗打得过瘾,但却什么也没捞着,敌人的武器都掉到河里了。

    我们这支队伍属于新四军四支队第九团,四支队的前身是红二十八军,人员主要来自安徽河南交界的山区。山里人大都不识水性,此时面对着滔滔流淌的裕溪河水,明知鬼子的武器就在那河水底下,却也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一直躲在河埂边观战的附近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欢呼着跳了出来,又一个个跃入水中。巢县境内有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这裕溪河上连巢湖下达长江,生活在河网地带的这些年轻人,哪个不是浪里白条,不一会儿,就从水底捞上来十几条三八大盖,顺带着把那面半漂半沉的膏药旗也捞上来了。

    感谢这些个年轻人,因为有他们,我们部队在这次战斗中才有了战场缴获。

    杜老在感叹中结束了他的故事。

    对唐诗来说,这是他担任党史办主任以来所听到的关于蒋家河口战斗最新最具权威性的故事。权威性自然是因为讲述人是亲历者,得到的是第一手资料。至于“最新”,主要在于以下两个以前没有的重要情节:

    第一,川军向新四军赠送手榴弹。这个情节说明了抗战初期的国共合作氛围良好,至少在下层部队是真诚的。这个情节也决定了战况的与众不同,战斗中的武器是友军提供的手榴弹,所谓的“东进第一枪”和战场上实际只打了一枪竟如此巧合。

    第二,缴获的武器是从河底捞上来的。这个情节显示了民众参与,并为唐诗释疑解惑。以往的资料上有“消灭了20几个鬼子,缴获了10几支步枪”战果表述,唐诗对此很不理解,20几个鬼子应该是20几支枪才对呀,难道还有一部分鬼子是徒手出来的?这怎么可能?现在清楚了,滔滔大河,捞枪不易,能捞上来10几支就很不错了,何况是老百姓自发地帮忙捞的,部队也不可能强令老百姓必须把枪全部捞上来。

    这两个最新情节,涉及到统一战线和人民战争,使蒋家河口战斗的历史意义在政治上大为出彩,唐诗此行可谓收获满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收获。采访结束后,唐诗和杜老并排坐在沙发上,让小焦拿着他们新买的数码相机,为他两照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的价值不言而喻,同参加过“东进第一枪”的新四军老战士合影留念,这在全省党史系统除了唐诗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人。

    告别杜老,离开上海,唐诗和小焦没有返回巢湖,而是转道赶往青岛。

    翻建李慰农故居的报告已送往市委市政府,估计这个报告要经过常委会讨论才能批下来。唐诗的原定计划,是趁这个报告批下来之前的间隙,把李慰农烈士的有关资料征集到手,但是《新四军》摄制组的到来迟滞了这个计划,耽搁了两天时间,现在这事已了结,征集工作重新启动。

    青岛是李慰农革命活动的集中地之一,也是烈士的牺牲地。他们去青岛,首先要找市委党史办主任张召麟,因为李慰农有关资料的发掘,就是从张召麟开始的。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张召麟曾多次来到巢湖市,对李慰农的家乡油坊郑村进行密集采访,连李氏宗谱都被他搬了出来。也就是从那时起,油坊郑村和巢湖市党史办才知道,本地有一位著名烈士,在青岛牺牲,他的名字叫李慰农。在此之前,大家对此一无所知。

    青岛市委党史办后来出了一本《李慰农烈士资料专集》,并请邓小平题写了书名(邓与李慰农在法国留学时相识,共同加入党组织)。这本书的主编就是张召麟,书中的资料全面翔实,涵盖了李慰农一生的各个时期,出版后重点在青岛和巢湖两地发行。

    因为有了这本书,以后在李慰农故居办烈士生平事迹展览,文字资料就不需要另外征集,唐诗他们这次去青岛,主要任务是拍照片。为此,他们临出来时特地花了几千块钱买了一个数码相机,这个相机在杜蔚然家中是首次使用,而真正的意图是要用在青岛之行,因为展览用的图片要力求清晰度高些。

    唐诗和小焦是坐夜班车来的,到青岛时天刚亮,离上班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这时候党史办关着门,去了也无用。两人商议了一下,在车站叫了一辆出租车,告诉师傅去团岛。团岛是李慰农牺牲的地方,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先去那里拍几张照片,他两新来乍到,不知道团岛在哪里,只有靠出租车带路。

    师傅是个实在人,并没有故意绕弯子,出租车不一会儿就在一片滨海之地停了下来。两人下车后正在惊诧团岛非岛,只是海滩,猜测几十年前的小岛可能是泥沙淤积最终和海岸相连。这时,一个30几岁的男子行色匆匆地走过来,向唐诗和小焦一人递了一张卡片。两人下意识地接过,又同时睃了一眼,随即相视苦笑,竟是卖春药的。唐诗心里骂了一句:这家伙!把咱两当成是来青岛猎艳的了。

    两人把卡片扔进路边的垃圾箱里,开始干正事。团岛海滩的一个醒目标志,就是矗立着一座李慰农塑像,这个塑像在《李慰农烈士资料专集》中有专门介绍,是在青岛解放40周年时,由共青团组织发动全市青年捐资建造的。塑像周边栽的青松翠柏已渐渐长成,使这一带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海滨公园。不时有晨练的人从这里跑步而过,林荫间有几个老者在慢悠悠地打太极拳。

    唐诗亲自动手,从不同角度拍了几张李慰农塑像,又站在塑像一旁,让小焦给他照了一张留影。

    这一波操作,时间也差不多了。赶到市委党史办,张召麟不在,一位也姓张的副主任接待了他两。张副主任说,青岛是计划单列市,行政上比别的市高半级,单位一把手都是副厅级干部,外面的事比较多。这话是在解释主任为什么不在,但唐诗还是不明白,级别高就能管外面的事?人家单位的一把手也是副厅啊。

    过了一会,张副主任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对唐诗说:“主任有交待,上午办公室安排一部车,带你们去相关地方看看。晚上他回来,亲自陪你们吃饭。”又意味深长地笑笑:“我们主任对巢湖来的人是特别关照。”

    这话唐诗听懂了,无非是因为张召麟多次去过巢湖,对那边有感情。但唐诗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说,还是书归正传,便问:“打算安排我们去什么地方看?”张副主任说:“你们不就是要找李慰农的革命活动地吗,这事我们驾驶员老赵清楚,他会带你们去相关地方。”

    行政上有个说法:领导的小车司机就是单位的二把手。因为他整天和领导在一起,单位的事情门清,有时候还帮着出出主意。因此,唐诗对安排驾驶员当向导,一点也不感到掉价。

    驾驶员老赵是个50岁左右的老司机,开着一辆紫红色的桑塔纳在大街小巷疾驰。在一个小巷的拐弯处,老赵停下车,说一声:“到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连载 | 丰 碑(47 )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lj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