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件事儿

作者: 知识管理某李 | 来源:发表于2018-09-26 14:57 被阅读30次

    公元前2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学校,在语中意思是“泥简房子”。最初这些学校和寺庙相邻,后来它们被搬进了私人宅邸。学校名字来源于学校的教学工具:泥简——每间教室都可能有用来晾干泥简的架子,烤制泥板的炉子以及储存它们的箱子。学校讲授的一些实用哲学,“智者言论”,指导人如何才能取得人生成功,这些格言是从城市里的长者那里收集来的。这些话非常直白和实际,例如“别娶妓女”,虽然不如亚里士多德那样深刻,但比起数粮食和山羊向前迈进了一步。(来源:《思维简史》) 这应该是人类最早的集中学习模式。

    当文明演进到今天,学习的对象和形式都变得极为丰富。我们既可以从传统的书本知识中学习,又可以从网络中学习;既可以从课堂中被动地学,又可以主动自学。知识的迅速迭代使得终生学习成为必要。

    面对“学习”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人人都能道出一二。学习与知识传承几乎是人类的天性,但学习的内涵是一代代积淀而成的,经由不同学科不断丰富发展而来,比如教育学,认知学,心理学和哲学。

    在探讨如何学习,如何学习怎么学习之前,有必要吃透“学习”这一概念。

    学习最早可追溯至孔子在《论语》中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和实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很明显,学习这一复合名词,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名言。

    “学”就是闻、见与模仿,是获得信息、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官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及触觉味觉等等信息)与书本知识,有时还包括思想的含义。“学”是自学或有人教你学。“习”是巩固知识、技能的行为,一般有三种含义:温习、实习、练习。“学”偏重于思想意识的理论领域,“习”偏重于行动实习的实践方面。

    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获得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学是指知识和经验的累积,习是指知识和经验的实践。学属知,习属行。中国大儒王阳明曾提倡知行合一。(以上由维基百科编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D%A6%E4%B9%A0)

    目前在国内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中普遍接受、流传最广的定义是: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或心理倾向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这是包括人和动物在内的广义的学习定义。

    华南师范大学桑新民教授从教育哲学的理论高度,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类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和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这是限于人的广义的学习定义。

    Barbara Oakley 在《学习之道》提出,学习好比搭建组块,将知识提炼总结成一个个的组块,然后像积木一样组装起来,而这些组块最基础的构成单位是概念。

    知乎上有人给出的定义是:学习是信息、经历、知识、技能的增长积累过程。

    百度百科给出的狭义定义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广义定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

    民间学习人士陈建霖认为,学习的本质不在课堂上,而是在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和结合中。

    学习心理研究专家张同鉴认为,学习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维基百科的定义是:学习是透过外界教授或从自身经验提高能力的过程。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网站给出的定义是:学习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真实情境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客体,经验和对话建立心智模式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学习者的动机和认知参与。(https://teaching.berkeley.edu/resources/learn/what-learning)

    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梅耶提出了一个简化的知识学习过程模型,该模型比较简捷地描述了知识学习的基本过程。从外部看,学习过程的两端是外部刺激(新知识)和可观察或可测量的行为反应。从内部看,学习过程始于学习者的注意(A),注意使学习者的经验指向于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外界信息并激活相关的原有知识(B);新知识进入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当新知识进入工作记忆以后,学习者找出新知识各部分的内部联系(C);然后学习者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新旧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D);最后,新学习的知识进入长时记忆(E)。

    尽管对学习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抽取一些共同的要点和概念,发现其中的规律,规则和关系——这本身就是在践行Barbara Oakley的组块理论:吃透概念,然后提取不同概念经过关联构成的组块。

    学习的定义:要素与概念

    “学习”这件事儿

    不难看出,学习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的背后隐藏着思维,心智,认知,实践,技能,经验,记忆,心理活动和能力等多个辅助概念。如果说元学习是第一性原理,是概念图和大厦之基,是一级概念,那么以上辅助概念则是扩初设计图,是二级概念。当然,大厦的施工阶段需要施工图,每个二级概念下面还有具体的工具和方法论,此乃后话。

    学习要素出现的频次表:

    “学习”这件事儿

    从学习要素出现的频次看,知识,认知,心智,思考,思维,实践,经历,经验,能力,环境和技能是构建学习内涵的重要层面。每个层面都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关于知识,理论界和实践层面都对个人及组织的知识管理有了一定研究与实践。

    关于信息,我们可以从信息科学中得到关于学习启发——如何寻找信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查询信息以及管理信息。

    关于思维和认知,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已经被纳入“十三五”期间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实践层面也出现了许多开智领域的创业型企业;

    关于实践,古有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今有实践学习法;

    关于心理,认知科学与心理学汇合形成认知心理学,旨在揭示人类的认知与学习规律;

    关于行为,教育界人士认为只有在教育中,知识主要指一堆远离行动的信息,而在农民、水手、商人、医生和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生活中,知识却从来不会远离行动。

    另外,还可以从参与要素的维度来归类学习要素:

    “学习”这件事儿

    这个表格能够揭示一些我们以往根本没有注意到的事实,比如经验也是我们的学习对象。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大部分时间在做重复的事情,积累重复的经验。错误的经验导致错误的行动,对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方能带来积极价值。

    又比如,对话可以促进学习。研究表明,当人们深度对话,讨论细节时,总能创造新知识,分享老知识,充分相互学习。对话和讨论是主动学习的一部分,而主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要比被动学习高许多。

    许多关于学习的格言警句也传达了学习的含义:

    处处留心皆学问
    光说不练,枉学百年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纸上读来终觉浅
    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而知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把学习本身比作一场战役,厘清其内涵和关键要素,就好比做战役侦察,查明敌军的兵力、部署、编制、装备、战役编成、战斗能力、作战特点、行动企图、指挥官特点、后勤和技术保障,以及战区的地理、气象、社会情况等。

    针对每个关键要素,采取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论各个击破,就好比选择不同的战术,该用地道战的用地道战,该用游击战的用游击战,该用狙击手的用狙击手,该用敢死队的用敢死队。

    我们说元学习让我们停止知识焦虑,是因为元学习以慢制快,以慢为快。当我们直抵事物的本质,第一性原理和一级概念后,总能事半功倍。任何复杂的事物,其核心概念不过几个。也许吃透第一级的概念很慢,要花很多时间,但后续的二级,三级概念学起来会快得多,理解概念之间的关联也更容易。对“学习”的学习,也应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这件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od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