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中的正统思想之一,它不仅兴盛于历史的长河中,更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骨髓里。兄弟情义正是该思想推崇的核心之一!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兄弟情?能够让张静江不惜倾尽家财万贯、竭尽所能去帮助孙中山,举荐蒋介石。兄弟情义两个字,此刻显得无比沉重!
在小学课本里接触到孙中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令我们钦佩!在历史书中,我们认识了蒋介石,一个充满狼子野心的男人,带领国民党和伟大共产党明争暗斗,最后因为不得民心而节节败退。但是,很少有人记得张静江。
他出生于江南丝商巨贾之家。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他在一次旅程中,偶然结识了孙中山,两人志同道合成为好朋友。在孙中山建立同盟会时,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而且还联合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汪精卫、褚民谊等人在巴黎发起成立“世界社”,在国际上大力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巧妙地利用舆论的力量,创办《新世纪》,宣传革命思想和无政府主义。由此可见,他是个热心公益、大方开朗、重视友谊的人!
后来,孙中山创立了中华民国后,国民经济建设举步维艰,他积极发起筹款,缓解了燃眉之急,此举深深打动了孙中山,后来任命张静江为财政部长。为反对袁世凯复辟,极力筹款。张静江为革命事业的付出,在孙中山看在眼里,他称其为"革命圣人",亲笔写下"丹心侠骨"四个大字给他。
后来,孙中山生病住院,他抱恙前去看望,惹得孙中山流下了眼泪。听到噩耗后,悲痛不已!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他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孙中山逝世后,他开始支持和维护蒋介石。后来,蒋介石夺取广东革命政府权力后,在党内的地位逐步提升。为使蒋介石将来能够牢牢地控制住军权,张静江以国民党元老的身份提名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领导北伐事宜。可见蒋介石能够成为后来的主席,张静江功不可没。
当然,此间蒋介石为了牢牢把权力握在手里,极力推举他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两个人之间相互扶持,就像当初张静江和孙中山一样要好。在蒋介石心里,张静江可称得上是他的革命导师,帮助他走上权力巅峰,成为国民党的主席。
两人的关系崩塌,开始于1927年的四一二事变。这件事让两个人产生了严重的革命分歧,张静江始终坚持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倡导的思想"致力于国计民生",而蒋介石的目的是为了大权独揽、独裁中国。后来,与蒋介石的亲信产生冲突,被免去职务,惨遭背叛。
被排挤出权力的中心后,他渐渐消失在革命中。他先是从香港赶赴欧洲,继而转向美国。并长期隐居,吃斋念佛度日。后来,双目失明,病死在美国。他一生都甘愿在权力的背后,默默支持革命事业,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