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通过视觉,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味觉是用嘴巴尝出酸、甜、苦、辣、咸等味道。味觉描述法方面的典型代表之一则是勾践卧薪尝胆。胆汁味苦,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若是剖鱼时不小心挖穿了鱼胆子,整条鱼蒸出来都有苦味。通过卧薪尝胆的故事描绘出了勾践隐忍耐苦的形象,才让后面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情节顺理成章。现在很多食品商品的广告商也很擅长利用味觉描述法。比如某海苔的广告词,就是“海的味道我知道”。我们在听的时候很容易联想到微咸、微腥的味道,给人一种这个产品确实来源于大海,很真实靠谱的感觉。
(1)风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韩愈《杂曲歌辞·鸣雁行》)【凄风苦雨,一般用来形容生活的艰辛和境遇的凄凉。"风霜酸苦”指风霜带有酸苦味儿,这是诗人经历世事沧桑之后的主观感受,味觉通于视觉。】
(2)这女子的长相十分甜美。【刻画女子,有人这样写。“甜美”本来是味觉类词语,这里用来描绘女子长相,一个姿色娇好可人的女子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3)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岑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置身在秦淮河的桨声灯影中,对其水其波的感受也是多方面的,有眼所见,也揉进了身所感。“腻”本味觉却用以表现视觉,以“恬静、委婉”形容柔波。给人以独特的韵味。】
(4)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汤显祖《牡丹亭》)【这是一支描写暮春景色的名曲。烟丝又称晴丝、游丝,是虫类所吐的丝缕,常在空中飘游。是春天,特别是晴日最常见的景致。此曲以“醉软”这一味觉和触觉的感受将“游丝”临风无力,袅然如烟令人心醉的景象写得使人如身化其间。“明如翦”、“溜的圆”赋予声音以形体,且相互映衬,别有一番意境。】
(5)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中的精采片断,在描写中成功地运用了移觉手法。写鲁提辖一拳下去的结果,不直述触觉而通过:“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这两个鲜明的视觉形象来表现:写郑屠(“镇关西”)挨打后的感觉是“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将视角形象通过味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一个“滚”字用得形象、贴切,使味觉到视觉的转化显得十分自然。】
(6)一个顽皮的笑,可真耐人咀嚼,许多天过去了,我还未辨清味道。让它像颗冰糖,慢慢溶化在心上;如同甜丝的泉水,悄悄在岩层下流淌。(穆仁《调皮的笑》)【笑可以从声音中听到,可以自脸上看到,此处却偏写心中对笑的品味(味觉),使蕴含在那瞬间笑意中的甜蜜久久地留在人的心里。使语言更添了几分意蕴。】
(7)一方小小的玻璃台片,是我喜爱的“风景角”……朋友们来了,可以用目光的筷子,在我的玻璃桌上,举行一次小小的“美餐”。这与雀巢咖啡,葡萄干,五香瓜籽一样有味,或更带点罗曼蒂克。朋友们常常俯身欣赏我东寻西搜来的各色风光,久久不忍离去。(张宏《我的风景角》)【那风景角的风光,我们不得而知,但雀巢咖啡浓郁的香气、葡萄干、五香瓜籽独特的风味,我们却曾经品尝过,如果此情此景中,在月光下由口中味想到眼中景,我们也可毫不含糊地说:“哦,风景棒极了!”美的欣赏正是在多种感觉的交融中进行的。】
(8)然而,那由北而南迤逦而去的山峰,时而平缓,时而峥嵘,都是动人的曲调,轻轻流泻在天幕上,令人痴、醉。……入冬的车站,有一幕苦涩涩的美。……不管愁有多深多重,小火车依旧载得动,载得走。(泠泠《花东线上的小火车》)【运用通感写景,可以使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开拓诗与散文的意境。“山峰”“是”曲调,可以轻轻“流泻”,令人“痴”“醉”;这是用听觉、视觉上的动感和味觉写山;车站有“苦涩涩的美”,“愁”有重量,这是用味觉和触觉所制作的拟物式比喻。既突出了景物的特色,又抒发了主观的情景,一箭双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