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生活的环境比较宽松,妈妈很开明,只要相关我的一切,她都随我,只要我开心就好。于是在生孩子这个问题上,除了妈妈老公和我,其他人都比较着急。
很多人都会问我同样一个问题:你结婚快两年了,怎么还不要孩子?
我只能半开玩笑回:我们还小。
哪知对方不懂得其中幽默,又问:他都三十多了,你也马上三十了,哪儿小?
我只能苦笑。
关于生孩子这个问题,我对很多催生的朋友和长辈都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可往往是被“你马上要进入高龄产妇的队伍”而堵得没办法聊,只能强行换话题。
我当然清楚他们说得很对,没有可挑剔的地方,也很感谢大家的关心。但我也有自己坚守的原则,毕竟生活是给自己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最好的年龄应该用来拼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且不说这个梦想接不接地气、靠不靠谱,好歹它是个能让人奋进的目标。或许在你想堕落放弃时,抬头看一看竖在自己头顶上的那面熠熠生辉、写满未来的旗帜,哪怕是筋疲力竭也不会无视吧。
有人问过我难道生了孩子就不能靠近梦想了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人的精力有限,我没有办法在同一时间内既努力接近梦想,又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或许我不聪明,所以我目前只能选择其一;也或许我自私,不想在还能打拼的年纪被孩子耽误。但这的确只能做出一个选择。
身边很多朋友也马上30了,没有结婚的不在少数。她们有的在一线城市拼搏,有的为自己攒够了钱又出国继续读书,当然,也有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把日子过成诗的……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在为自己活,世俗的眼光在他们那里似乎不存在,自己对得起自己就好。
我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的被工作、家庭和社会附加了不得不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但生活终究是自己的,靠父母、靠老公、靠孩子都不如靠自己,只有自己为自己打下的“江山”才最夯实可靠。我不愿在这样的年纪失去自我为孩子忙得团团转,也不愿把未完成的期望寄予孩子,更不愿在日后唉声叹气地缅怀过往,所以,不如就趁还能拼搏的时候再多拼上几把,世上哪有后悔药可以吃。
有朋友曾对我说过,自从孩子一落地,她就没有了自己,每天从一睁眼就是“孩子”,一直到梦里还是“孩子”。虽然说看着小家伙一天天长大心里挺幸福的,但再想想自己失去的青春和机会,心里又不是滋味儿。作为朋友我只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这句话同时也是说给自己听的,我明确要鱼,至于熊掌,请再等一等。
最好的年龄应该用来享受。
关于享受的定义我和大部分人的理解或许有些出入,我不认为躺在沙发上刷剧是享受,也不认为有老公养着是享受。相反,我定义里的享受是“折腾”。
谁说挣了钱就要买香奈儿和LV。曾经无数次看到年轻人辞职并花掉积蓄行走世界的报道,那样没车没房,远离尘嚣,与自然和人文为伍的日子是我所向往的,还有那份对生命朝圣的坚定也是我很羡慕的。这样的生活叫享受。
亦或是学习一样自己并不擅长但却喜欢的技能,在无穷无尽的折磨中完成一次次脱变,在暴虐与折腾中感受生命的质感。这样也叫享受。
多少女人30了还要折腾出国、折腾跳槽,寻求事业、学业和生活上的又一突破,为的不就是能收获更多,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然后自己享受其中嘛。
所以,在我的意识里,享受等同于折腾。
有一朋友原本是理科硕士,由于个人爱好硬是把自己逼成了旅行专栏作者,拿着不菲的酬劳世界各地到处游走,专栏里大部分精美的图片和独特的感悟都出自其手。我想,她在看到自己被人交口称赞的作品时,一定会感谢爱折腾的自己,也一定会感谢那些磨人又催泪的日日夜夜。
我问她打算一直这样吗,她给了否定的回答。我不难理解,毕竟女人早晚要为爱功成身退,只是在妥协之前,请不要浪费掉大好的青春和享受的资本,好好充实自己。
对于我而言,能有这样的朋友自然是幸运的,也是羡慕的。但我的客观条件并不允许自己完全不顾一切去折腾,只能退而求其次。既然目前不能辞职走天涯,也不能辞职再深造,那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换一种工作方式,然后尽可能地实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折腾”。于是今年年初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让自己换了一个工作,工作的时间只需在周末,平时的时间完全自己支配,然而工资也比之前要高出不少。“折腾”的时间和费用都让人满意后,我就在不去远方的日子里每天看书,足不出户,在能去远方的时候尽情享受。这样的生活不至于像诗,但至少不苍白,也不盲目。
所以孩子这个小生命,请在我多积累一些人生阅历的时候再来,只有这样,我才能让她(他)更好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妙。
还有一种“最好”,是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被自己看在眼里。
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赶紧生个孩子,给你妈妈带,或是给他妈妈带,这样你们照样可以去实现梦想。
刚开始我还挺客气的说不想让父母再劳累,他们好不容易熬到退休,也该在自己还能走动的时候好好玩儿玩儿。后来干脆不讲这么多了,就说自己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分钟。
两种回答都是忠于内心的,只是现在不想再用嘴说这么多字的理由。
中国的年轻人普遍都有这种现象:生了孩子就是自己父母的事儿,自己除了给钱,其他的都没空给。我知道这是生活所迫,也理解这样的做法,但是孩子的成长只能有一次,错过了没有倒带的机会,而且孩子对于父爱母爱的缺失并不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能够弥补的。有研究表明,大部分成年后性格有缺陷的孩子都是三岁之前母爱缺失造成的,但是有多少家长正视过这个问题。我曾经的学生,15岁,女孩,性格有严重的问题,在与她奶奶交谈过程中得知父母常年在外,孩子15年和母亲几乎零交流,母亲偶尔回家发现女儿的问题后对老人大喊大叫,说老人没把自己的孩子教好,说完后老人泣不成声,我也强忍着泪水,满心愤懑的沉默。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最近挺火的一档节目,某女星的儿子在面对老师的提问后低下头不说话,这一幕泪目了很多观众,包括我。而老师的问题是:你可不可以描述一下让你特别开心的一个场景。五岁的孩子,在英语数学语言和生活常识都轻松过关的情况下,竟然说不出令他开心的场景,多让人心疼。原因也是一样,爸爸妈妈很忙,五年来一直和奶奶生活,尽管家里有钱,事事满足,却难以填补生活里没有父母的悲凉和阴郁。
我曾一时动摇问过老公想不想现在要孩子,老公的回答和我如出一辙,他说:咱俩现在都这么忙,我又不舍得把孩子给父母,所以还是再等两年,等一切都稳定了,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环境时,咱们要亲自参与孩子的成长。
他是深知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的,也深知上了年纪的双亲目前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深知我们目前的状况不能完美地去照管孩子。所以当有同龄人惊讶的问我难道不想为老公传宗接代时,我目瞪口呆,也一时语塞,只能用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回复:现在不想,不仅我不想,我老公也不想。
我们被年龄的枷锁限制得太深了,往往是被舆论整得头昏脑胀。闺蜜在被逼婚时大发雷霆:到了年龄就该结婚,那是不是活到平均寿命时就该去死啊?这句话虽然有些极端,但仔细一想并没有问题,
世俗对女人过于苛刻,而30岁也成了女人的一道魔咒——我们老了、我们贬值了、我们再也没有睥睨一切的资本,所以我们需要靠家庭、靠老公、甚至是靠生一个好孩子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这些东西也不知道是哪位仁兄强加给女人的,或许只是为了骗女人在30岁之前给他生孩子吧。可女人并不是流水线上的机器,你设置好程序以后就一切尽在鼓掌之中的。有人曾跟我说女人读书读多了就是不好,因为男人没有办法控制她的想法。我没好气的说:那你媳妇儿一定没读过什么书才会落到你手里,也是挺惨的。
有想法的女人才不在乎自己的年纪,30岁怎么了,30岁就该奋斗,就该折腾,就该享受。不然今后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如果非得说30岁是老女人,那好吧,老女人也要有童话。如果非得说老女人作,那好吧,我就是挺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