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写作一周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从前想写的主题还有,因此并不发愁选题,倒是有种终于把压在案头的作业一件件做完的畅快感。写的字数也比预想的要多,加上这一篇,该有一万字了。一周时间写一万字,还是挺为自己骄傲的。
写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不足,词汇量贫乏、抓不住论点、做不到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一件事情,等等。最近在看《刻意练习》,里面讲到富兰克林年轻时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的例子:他先是从高质量杂志中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简短描述其中每个句子,然后根据这些线索去复写这些文章;进而他发现自己的最大弱点在于词汇量的缺乏,于是又想到了将文章改成诗句,以强迫自己搜寻词汇去符合韵律的练习方法;最后,他开始将线索的顺序打乱,并等待足够长时间直到完全忘记这些词汇的顺序,再去重写文章,以此来训练自己的结构和逻辑。准确定位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设计有效的练习方法逐个攻破,这种能力让人赞叹,而此过程中可以想象到的枯燥,也让我重新思考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写作。
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写作是一种单纯源自内心的需求。内向的性格,不善于口头表达,不喜欢太多声音带来的聒噪感,经由写作来表达,于我而言是更有安全感的方式。也因而把写作看得很重,希望每一篇文字写出来都是足够好的,不确定时便会忐忑不安、难以下笔,这种心态阻碍了我获得真正的进步,因为我太依赖于自己的感觉,而忽略了真正可以把握的东西。
直到我看到一些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作者分享的写作经验,以及像《刻意练习》这类学习方法的书籍,才开始理解到:写作其实是一项技能,它需要感性或所谓灵感之类的东西,但绝不是仅仅建构在感性之上,其中每一项能力的提升,词汇、表达、逻辑、结构,都是实打实的技术活。难怪于很多作家在讲到写作经验时,会不约而同地说:持续的写,有规律的持续的写。这一周的持续写作也让我看到,那些我在写作上的弱点,是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会被看到的,而看到,便有了改进的机会。
接下来要做的,除了继续持续书写,我想很重要的是去研究好的写作范本。虽然一直有看书的习惯,但从前我所关注的,只是书中的内容而已,最多遇到特别触动的句子会标注出来,多读上几遍,并不会去分析作者的用词、写作方法。对一篇文章深入分析,相信这将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刻意练习》这本书里,作者在讲到专注的重要性时,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并且直接表明了他的观点——“这样的专注,没有乐趣可言”。
写作这件事,我当真了。
陪我奋斗的书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