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散文
忆往昔——读《平凡的世界 》

忆往昔——读《平凡的世界 》

作者: 冰黛雨 | 来源:发表于2020-03-01 18:17 被阅读0次
    忆往昔——读《平凡的世界 》

            有一种遗憾叫“相见恨晚”,看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个词可以完美地形容我不平静的心情。

          早就知道这套书,也知道有这个电视剧,但一直怯于三本书的厚度,一直没耐心追电视剧,所以总在错过与这套书、这套书里的各位人物的相遇。幸好,虽然晚,还是遇到了。

            这本书以孙少平、孙少安为主角,以田晓霞、田润叶、李向前、郝红梅、秀莲等为副角儿(“副角儿”这个词似乎也不太适合,因为对他们生活的描写同样是浓墨重彩、工笔描画、精雕细刻)。描写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优秀青年孙少平在高中、在社会上经历的种种人生,呈现了他作为平凡人却上进、求知,不甘于平庸,认真对待生活,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叙述了作为家中长子的孙少安勤奋自强,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领导生产队队员劳作,努力靠一己之力改变家庭和村庄贫穷境况的故事。

            暂且做一些读书笔记,来表达自己所思所想。

            书的开篇,写了一场雨夹雪,在这寒冷又路面泥泞的时节,热闹的是高中的校园。此刻是放学的时间,本城的学生三三两两地各回各家,住校生们则拿着碗筷奔向放着饭菜盆的墙根下。

            学生们打完饭都是“各自和要好的同学蹲成一圈,说着笑着就把饭吃完了”。看到这里,我回想起我上中学的时候。我2002年上的高中,我们吃饭是在学校那个有二十年左右历史的礼堂里,三五一群或成双成对儿的蹲在地上,边说笑边吃饭。蹲着吃不累吗?胃口不憋闷吗?都不会的。或许是因为年轻,或许是因为习惯了吧。吃饭,总归是高中时代让人比较愉悦的事,所以小小的不方便也会自动屏蔽掉。现在想起来吃饭时的情景,耳边还回想着嘈杂的说话声,浮现着走来走去捡剩饭剩菜的附近村的大娘奶奶们的身影,有时还会有莽撞的男生撞你一下,饭汤或许被洒身上......

            那主人公孙少平也是这样吃饭吗?不是的。他是打饭队伍里最后一个出场的,还是姗姗来迟而且故意避开人群。为什么要避开人群呢?是嫌打饭的人太多太拥挤吗?是不喜欢和同学们作伴吗?都不是。这些打饭的学生大都是来自乡下。就在这些乡下的学生里,他们的家族经济状况也是分着上中下等的。孙少平家的经济状况是属于最下等的——他只能吃最差的黑面馍,还打不起菜吃。所以他最后来取饭,只是“因为贫穷,因不吃不起好饭,因为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才使他(们)躲避公众的目光来悄然地取走自己那两个不体面的黑家伙,以免遭受许多无言的耻笑”!是的,正是这不可对他人言说的原因才使他要躲避同学们,悄无声息地最后来取饭吃饭。

       

    忆往昔——读《平凡的世界 》

          和他同样处境的还有一名同学:郝红梅。

            这是一个女孩子。郝红梅穿戴破烂,一脸菜色,作为地主的孙女,背着沉重的政治包袱,生活在社会的白眼和歧视中,她从小就学得乖巧,在村里尊大尊小,所以在贫下中农推荐本村的孩子上学时她得以幸运地上了高中,全家盼望着她能通过上学给败落的家庭带来一丝光明。可眼下,她和她的家人仍处在困窘中,她也是只吃得起两个黑面馍的学生。

            因为刚开学他俩会在打饭时最后偷着去的相同境遇,因为有着共同的寒酸,他们彼此“轻轻地靠近一下,以寻找一些感情上的温热”两人都对对方有了些亲切的感觉,所以私底下也暗暗地有了些交流。

            我一直觉得,人必须是群居动物,人可以内向可以独居,但肯定要和周遭事物有情感的交流。因为人是有心的,是有感情的。当一个人孤独太久时心理会出问题的,而当人们在孤独窘迫的情况下,发现还有一个人和自己境况相似,而且这个人又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温暖和一段同行时,他不再会觉得那么孤独和自卑。情感上的蕴藉会成为人生命中最灿烂的阳光。

            那孙少平和郝红梅交流的最好媒介是什么呢?是书。从《红岩》开始,到《创业史》结束。书架起了他们友谊的桥梁,给了他们更多接触的理由,也充盈着他们各自的思想。

          书是孙少平精神上最大的支柱。在现实生活给不了他更多的底气和尊严的时候,是书填补了他的精神世界,让他觉得活着是那么有意义,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书里的人和事震撼着他的心灵,让他意识到在山的外面,在学校的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他从书里见识到了诗意与远方。事实也证明,因为读书带给孙少平的变化——不管是心理上还是后来实际生活中是很大的。

            我很想说一说他第一次被书迷住时的情景。那是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最先产生了好奇心,明明是一本炼钢的书为什么讲的是一个人的故事呢?他躲在麦秸垛后面,一天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看完以后独自一人呆坐在麦场边上,陷入了一种散乱而飘浮、幽深而莫测的思绪中。他沉浸在书里的世界里,忘记了砍柴,忘记了吃饭,有了初步的空间意识和朦胧的自我意识。直到他回到家中,受到家人的抱怨和责备,吃着冰凉的稀饭时,他才从书里的世界回到了冷酷的现实中。

          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如果把一本书看进去了,会有很强的感同深受的代入感和痴迷感。我上学时非常喜欢读关于文学方面的书,但那会儿没有太多的钱买,也不像现在这样可以在网络上看书,所以只能四处搜罗书来看,从同学、亲戚、老师那里借书看。我一个邻居家姐姐比我大几个年级,她有许多我没看过的书,我经常去她家借书看,在人家一呆就是大半天,直到天黑我妈喊我回家吃饭。回去后经常会受到一通抱怨,因为我看书耽误了帮家里干活儿。后来在高中就没有很多的时间看课外书了,即使有了时间看我也得控制自己,因为我一看书就停不下来,上课时思绪回不到课堂上。我那时把自己买的那本《红楼梦》放到我语文老师那里对她说:“我把书放您这儿,等我想看了过来看,我要是放教室里就会耽误上课、写作业的。”老师微笑着应允。后来高中毕业我去了外地打工,打工的日子就更好啦,生活完全是自己作主。城市的许多书店是允许看书的,看一天也没人催没人撵,这是让我最开心的地方。我会在不上班的日子里早早地去书店,捧一本书贪婪地看下去,经常是一站站一天,直到肚子饿得咕咕叫才恋恋不舍地走出书店门,一抬头会被漆黑的夜色包围。

            上学时老师常说“好好读书”,当时会当耳旁风听,可当你没有了上学的机会你会发现,老师说的话是金玉良言。因为你只有在应当读书的年纪才有机会心无旁骛地读书,而一旦你离了学校,走上社会谋生时,属于你的读书时间真的会不太多,要靠你自己见缝插针地来读书了。

            再说回到孙少平。一九七五年时的高中,学生们上学是“学工学农”,半天学习半天劳动,而那半天的学习也不是什么很正规的上课,学生们“天天在教室里学习讨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他们那会儿的高中生活是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我们想象不出来的模样,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下次接着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往昔——读《平凡的世界 》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dh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