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000天自我迭代——泛学体系# DAY2

#1000天自我迭代——泛学体系# DAY2

作者: 我是_马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7-30 18:39 被阅读0次

    7.30 学习【万维纲 精英日课】:

    日课238丨能从十三岁看老的品质

    十三岁开始,我们对同辈人的重视,就超过了对父母的重视。此时的受欢迎度与今后的成就有密切联系,瑞典做了一项研究,对一万个孩子跟踪了三十到四十年,发现即便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被喜欢”是对未来好运的最重要的预测指标。

    所以十三岁拥有了这个品质,就将受益终身。

    这些真正被人喜欢的人不仅真诚。他们有些共同的特征 ——

    能跟人合作、爱帮助别人、好东西能分享

    遵守规则

    言行得体

    聪明,但又不是天才式的那种聪明

    经常有个好情绪

    面对尴尬社交局面能巧妙化解

    最重要的是,他们绝对不会对所在的集体搞破坏

    如果在十三岁这年,班上有很多同学喜欢你 ,不是认为你很酷,不是怕你,而是喜欢你 ,那你这一生将会过得非常愉快。

    也许你会说,在中国社会只要成绩好就会有好资源上门,但考试,事和试卷较劲,但真实社会是人和人直接较劲。如果一个人只是学习成绩好,但是跟同学都不怎么交往,班级有事从来不敢出头 —— 这样的人上名校、将来还要当领导,真的合适吗?

    但是对成年人来说,一个人是否被喜欢,并不一定非得表现为是不是整天跟一帮人在一起玩。在工作中有没有人愿意跟你合作,在政治斗争中是否面临孤立无援,这些更重要。只要是你自己选择不愿意跟太多人交往,那就根本不是问题。


    日课239丨一个改变你世界观的效应

    我们现在对医学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安慰剂效应广泛存在。很多长期使用的治疗手段,甚至是手术,并不比安慰剂的效果好。

    并且有研究显示说,即使不欺骗病人,安慰剂效应也比什么都不做更有效。有可能人大概是会不由自主地做出符合对方预期的行动的倾向。

    日课240丨高中的精神枷锁

    经济学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人的收入与身高成正比,相关系数最大的是他们十六岁时候的身高!

    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社交行为的观察和解读,往往受到青春期、特别是高中时代经历的影响。那个阶段,我们尤其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那个时期经常被拒绝的人会特别关注被拒绝的场面,被接受的人会更加正面乐观。

    所以说“高中永不结束”,高中的确影响人的一生 —— 但这可绝对不是说,人的命运就被高中决定了。就在那几毫秒的反应时间内,你仍然有一个选择的自由。

    深挖过去是被广泛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但是我还听说过一种疗法,叫“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就根本不关心你的过去。

    这个原理大约是这样的。比如你们夫妻二人经常吵架,一个办法当然是考察一下两人的童年,看有什么阴影。但另一个办法则是问这个问题:你们两个有没有不吵架的时候?你们不吵架的时候都在干什么?你们幸福和睦的时候都从事什么活动?那你就多做一些这样的活动,慢慢训练不就行了吗?

    要相信,你仍然有选择的自由,能战胜环境和基因枷锁的人,就是英雄。


    日课241丨礼崩乐坏文化战

    阶层文化能扩大阶层差距。但是布迪厄注意到,把顶层文化向底层普及的这种打法,有时候能够胜出。

    品位文化是阶层划分的“结果”,而不是阶层划分的“原因”。是因为你家一直很有钱,你才有这个品位,而不是因为你有这个品位就能有钱 —— 否则底层都要去学你这个品位。

    顶层真正要争夺和保卫的东西,其实是技能文化和智识文化。他们花巨额学费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大学,不是为了学习什么莎士比亚戏剧,而是为了真正的竞争优势。这就是为什么“金融”是哈佛本科生最热门的专业。这些东西底层也想拥有,但是没有这个条件。


    日课242丨怎样提高欢迎度

    荷兰的一项研究表明,从一个孩子一岁时候的安全感,就能判断他七岁时候的欢迎度。

    心理学家还有个特别简单的方法能预测一个五岁小孩在七岁时候的欢迎度 —— 给他的妈妈五分钟时间,让她谈谈自己的孩子。如果妈妈说起自己的孩子都是用一些温暖的词汇,充满喜悦和自豪,那就说明母子互动良好,这个小孩到七岁的时候也会跟同学相处的很好。如果妈妈一说起孩子就是各种抱怨,那这个孩子就很可能特别具有攻击性。

    事实上,杜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想要知道一个孩子受不受同学欢迎,你可以直接问他妈妈自己小的时候受不受同学欢迎。

    如果妈妈回想起自己当年在学校的日子,都是一些幸福时光,自己当年就是“被接受”的,那她的孩子在学校的欢迎度也绝对是平均水平之上。

    如果妈妈当年是个“被拒绝”的角色,整天跟同学充满敌意,那她的孩子也很有可能被拒绝。

    所以欢迎度是可以传递的。如果某天早上你遇到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可能你自己也会变得不受欢迎,然后你又去影响别人,整个就是个链式反应。这就是欢迎度的雪球效应。所以现在人们爱说的什么“正能量”还真有道理啊!

    普林斯汀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被接受”是可交易的。你喜欢我,我就更能喜欢你;我喜欢你,你就更加喜欢我。

    《窈窕淑女效应》,其实说的是类似的意思。你想让别人怎么对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主动怎么对别人。

    不过普林斯汀说,家长的干预应该有个限度。这个大原则是孩子越小你就越应该干预,比如两三岁的孩子玩的时候,家长甚至可以参与。事实上家长跟孩子以平等的身份玩游戏 —— 特别是体育游戏,双方严格遵守规则,是培养社交能力的好办法。但是孩子越大,你就应该越少干预。最好是只有当你发现他有社交困难,到了被忽略甚至被拒绝的程度才干预。

    其实父母做什么事情,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 —— 还是那句话:你是个什么人,比你怎么做要重要得多

    最后我们再强调一次,想要获得幸福生活,“被接受”是比“地位高”更好的选择。普林斯汀说,这就意味着 ——

    要帮助别人,而不是只顾自己的需求;

    要关注别人,而不是只想要被关注;

    要精心培养深入的关系,而不是收集更多的朋友圈“点赞”;

    要让别人感受到接纳和欢迎,而不是自己感觉高人一等。

    野马有话说:

    首先野马13岁时候,好像是一个“在风口浪尖上”的女纸,被瞩目,但谈不上受欢迎,倒是我妈妈打小就是一个特受欢迎的姑娘,对,之所以这么说,我得充分利用安慰剂效应,就算这事儿不一定应验,我也得坚信。

    我妈妈打小很受欢迎,我也会越来越受欢迎。

    我妈妈打小很受欢迎,我也会越来越受欢迎。

    我妈妈打小很受欢迎,我也会越来越受欢迎。

    恩……吃完饭,我再念几遍。

    下面我想说说自己对窈窕淑女效应的理解。首先你要相信自己很受欢迎,然后做受欢迎的人的行为。

    之前学习了阿尔伯特·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里面说到待人处事就像一面镜子,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要怎么对别人。当然这里也强调了一点——你想。

    这还真是个充分命题,你对别人好,别人很有可能也对你好,哪怕几率很高,也只是可能,不一定时时如你所愿。

    不过这么做是没毛病的,多帮助别人,多关注别人,让别人感到被接纳和受欢迎,真诚地与他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野马相信绝大多数的结果是,你越来越受欢迎了。

    1000天自我迭代,和野马从此刻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00天自我迭代——泛学体系# DAY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hk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