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妈妈们私信给我说:
“为什么刚开始孩子感兴趣,多读两天,孩子就坐不住了,不想看了”
“绘本2分钟就翻完了,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读”
“与孩子读绘本时,有十万个为什么,不知道怎么回答”
“亲子共读时,跟孩子不在一个频道上,怎么与孩子互动阅读”
........
这些是妈妈们与孩子读绘本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读再多的绘本,不仅培养不了孩子的阅读习惯!还很有可能看到你拿出绘本就跑了。
美国教师论坛里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孩子要读万卷书,但也要注意,对于一些经典的好书,要慢读、精读、把它读透,小孩的绘本也不例外。
其实,让孩子读通透,学到绘本所涵盖的知识,可以参考这5个阅读技巧
1. 聊主题,让孩子可以天马行空的讲述他所知道的。
2. 看书名,启发孩子思考跟绘本主题、内容相关的问题。
3. 用表格、图画等形象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绘本内容,谈谈感受。
4. 如果可以,准备几本和绘本内容相关、难度类似的书籍让孩子配合着泛读。
5. 设计一些动手制作环节,帮助孩子也“读”透书中的图画。
拿一本全国数百所小学和幼儿园都在读的绘本《石头汤》来跟妈妈们做个绘本阅读示范吧:
1.不拿出书,先聊主题
不拿出书,是为了书本内容不给孩子造成思维定式,而能主动的参与故事中。
家长可以问孩子:“你喜欢喝汤吗?、喜欢喝什么汤?谁做的汤让你印象深刻?”
这时候孩子联想到了美食,会停不住的讲,我们作为聆听者,一一的为他列出来。
然后我们开始引导孩子,“你知道这些汤是用什么做的吗?”比如:紫菜、西红柿...等等,孩子如果讲到很新奇的答案,还可以反问他“你觉得汤的味道和XX食材很相似吗?”这就又是一种发散的思考。
2.根据书名,猜猜内容
聊了一轮喝汤后,可以把《石头汤》的绘本拿出来,告诉孩子这是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让孩子先看标题,猜猜大概是讲什么内容,这样的汤会好喝吗?
如果孩子好奇心更强,还可以留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这是一个主动刺激孩子思考的过程。
很多孩子的习惯是囫囵吞枣的浏览,我们通过这样的细节,可以养成他这方面的好习惯:让孩子立意更高,不只是读书,还要去评价书的标题好不好,写得怎么样等等。
3.先通读, 表达感受
爸爸妈妈给孩子读完故事后,可以针对性的问几个问题。甚至家长还能给孩子延展绘本的作者、插画师和他们的相关作品,让孩子不仅对绘本的调性有一个概念,也能在问题中多维度思考。
“为什么他们要用石头?” (主题分析)
“会不会和作者的写作喜好有关系?” (分支联想)
“跟作者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深入剖析)
“你觉得画中的人们爱喝石头汤吗?为什么?”
4.再精读,抓住重点
对文章内容有一定了解了后,这时候可以把一些里面提到的重点词汇提出来给孩子看,加强孩子对词语用法的语感。
比如:圆圆的灰色石头、黄色的洋葱、长长瘦瘦的胡萝卜、多汁的牛骨等等,有时间的爸爸妈妈,还可以拿出实物给孩子看看,加深孩子印象。
每次都学一种表达,一个句子,就可以积少成多。
5.动手干活,化故事为生活
这个环节可以说是笔记里的“精华”,毕竟把书读透,就是要变身“作者”的立场写故事!我们也来煮一锅石头汤!当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想想购买清单,包括每样物品的数量、价格等等。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加深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二也能更立体和实际的理解这个绘本,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有一点体会。绘本很多都是在进行情感价值塑造,这就是很重要的一点。
一本绘本能读出那么多名堂,是不是有点儿被震撼到?其实,读透一本好绘本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透一本,以后再读其他书时,就有方法和模式可循了。
以上的5点阅读技巧,妈妈们get到了吗?
可以在以后与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尝试这方法,说不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