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抹茶,发源于中国,闻名于日本,成就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道。
很多人会觉得中国没有传承茶道,是一件十分惋惜的事。然而我并不这样认为,这还要从抹茶的起源说起。
抹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唐朝已经有了较成熟的蒸青工艺,陆羽《茶经》记载:“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晴天将茶采摘下来,然后放到器具中蒸,将蒸过的茶叶捣碎,而后拍成团饼,最后将一个个茶饼穿起来,烘焙干,封存。这样加工的目的,是为了去除茶叶中生腥的青草味和苦涩感,保留茶叶的香气,并方便保存运输。这种茶被称为团茶,使用时敲下一小块,用石磨磨成细粉,放入杯中,用沸水冲点,随后用茶筅快速击打,直到出现大量白色茶沫,有时还会利用白色茶沫在杯中绘制花纹图案,有点像现在的咖啡拉花。这个喝茶的过程,称为茶道。

到了宋朝,茶道愈发成熟,工序逐渐变得精细复杂,成为统治阶级的风雅享受,还出现了专供皇家享用的贡茶-龙凤团茶,茶饼表面的花纹用黄金镂刻而成,冲泡时用玉器盛水、黄金做碾、细绢为筛,极尽奢靡精致,却为底层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茶道传入日本后,保留至今,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而在中国,到了明朝,叶茶逐渐代替团茶。为什么中国没有将抹茶传承下来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政治方面。宋朝灭亡后,龙凤团茶走向末路。北方游牧民族,不喜欢这种过于精细的茶艺;而平民百姓又没有能力和时间品赏。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有感宋因奢靡浮华亡国,于1391年下诏罢造龙团,废除龙凤团茶,改用冲泡代替点茶,促进了散茶的普及。
第二,技术方面。明朝中期,炒青技术得到发展,与蒸青相比,炒青的工艺能够更好的保留茶叶的香气,去除苦涩的口感。通过炒青制出的茶叶不需要复杂的工序,只要冲泡就可茶香四溢,更方便快捷。

其实在日本,对于茶道也不是原封不动的传承,在日本,抹茶的工艺也得到了精进,但是保留了抹茶的形式。通过采摘、烘焙等其他工艺去除茶中苦涩的味道。

从中日两国对待抹茶的方式来看,对待传统其实也大抵分为这两种态度。
一种是像日本抹茶一样,保留形式,并放大这种仪式感,找到新的增长点,将其包装成一种文化。另一种则更具创新精神和现实意义,淘汰传统中不好的、阻碍发展的部分,以目标为中心,发展技术。从而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
其实,传统不过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产生的产物,时过境迁,传统中不和时宜的部分自当废弃,保留下来的应当是传统的精神内核,对于形式大可不必过于在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