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赏析
《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

作者: JIE制 | 来源:发表于2022-06-18 05:00 被阅读0次

01

目标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指明奋斗的方向。

第三章是老子以天道的高度,描绘了一幅永远无法抵达的美好画面吧。过去没有,现在不会,未来也不可能有。且不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旦真的达成这样美好的画面,会不会成为新的电子ED,再次集体失去意义?

02

因为无法抵达,所以才需要方向。

后一句是目的,前一句是方法。

要使民不争,不是去解决“争”,人性如此,如何“不争”。解决“争”治标没用得治本:不尚贤。不宣扬贤能,就没人去争。

03

无为之治。依然是方向,不可能做到。

国家社会皆如此,个人也是如此。

高度自律是无为还是有为?阶段性无为,间歇性有为,报复式为有为为无为。目前就在反复撕扯状态,但我视为螺旋式上升期。要无为而治?那得建立所有的习惯回路,我没有,我只能阶段性无为。为了明天能按时起床运动,现在就要开始为有为,给自己定目标。

04

我们常常怀念人心不古,古又怎样,老子的时代,就因为对世界失望,老子才有五千言,寄托了自己的美好愿望,而老子自己的命运呢?算不算顶级的才能没有得到施展,懂得很多道理却没有过好一生?

人心不古,古没有实现。现在人心复杂,又如何能够实现。未来,所谓文明发展,真的发展,还是赛博朋克?

美好的愿望吧。社会实现不可能,个人接近是方向。

老子自己可以独善其身,个人修炼还是挺多的。

05

所以,用来治国可以作为纲领,但不能作为KPI。用来修身,倒是可以成为KPI和OKR。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image.png

相关文章

  • 学习笔记丨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 第三章》 "为无为,则无不治。" 释义:用无为的方针去做事情,就不会有做不好的情况发生了。 知识、计谋、...

  • 读写《道德经》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 谈“无为”

    “养神之道,贵在无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道教以“道”为基本信仰,认为“道”...

  • 古人教子之道

    老子:只要依循无为的原则,就没有教育不好的地方。他在《道德经》中言“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就是顺应事...

  • 中国古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一、老子:只要依循无为的原则,就没有教育不好的地方 老子在《道德经》中言“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就是顺应事物...

  •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

    无为的思想,源于《道德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早期道教以...

  • 无为

    我最早听说“无为”这个词的时候是听到这个成语:无为而治。后来在老子写的《道德经》里面看到:为无为,则无不治。 最开...

  •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所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 Django来敲门~第一部分【9.使用Django内置视图处理对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首先,要说这是Django基础部分的最后一...

  • 从《道德经》中解读财富十六

    从道德经中解读财富16、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这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欲,指人由于匮乏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iq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