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我正带着眼镜写一些文字,它距我的眼球是那样近,我还能看清楚它的边框,很难想象它已经伴随我有十年了,是离我最熟悉的最离不开的两块玻璃,日久生情,今天来聊聊和它的一些事。
一、小学初识眼镜
当时看过不少民国时代的影视剧,当时对戴眼镜的青年和教授就一个印象,帅!而且特有才,甚至很想体验一下戴眼镜是什么感觉,一次尝试,眼晕,之后就再没动过戴眼镜的念头了。
五年级作业负担比较重,常常趴在桌子上一个小时才能完成,当时房间光线并不理想,再加上坐姿的不正确,就为之后的近视埋下了隐患。

二、初中,近视的抗争期和依赖期
初一初二,都想过各种办法预防近视,包括眼保健操(一到期末就中断了)、调整坐姿(并没有养成习惯)、买中药眼垫、买眼部按摩仪,一切挣扎结束于初三上学期,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公式和文字在第五排看不清了,只能猜,而能否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又决定着初三毕业是继续学习还是外出打工,没得选,我配了第一次眼镜。
清晰世界又回来了,课桌上又多了三样最离不开的物品,眼镜、眼镜盒和眼药水,上半学期只是上课期间戴眼镜,而且摘下后要好大一会儿才能适应,下半学期因为度数的加深路上常常错过与熟人打招呼的机会,于是眼镜几乎形影不离了。

三、高中,第二次换眼镜
因为高中相比初中得用眼量更大,晚自习时间的延长,到了高二上学期不得不换了一副眼镜,每次体检总是很不情愿,不愿意猜,就只好央求体检医生随便填一个,别填太低太低就行。
老师有一次在班里和我们讨论近视的成因,因为老师不近视,班里一小部分同学视力也很好,他在读高三的女儿也近视了,当时肯定也探讨不出科学的原因,很大程度归因于个人的用眼习惯吧。
后来知道,这只是一方面,课业负担重,户外时间少、过度用眼都是诱发近视的重要因素,只是如果你已经戴眼镜很久了,对这些可能只有讨论而没有改变的机会了。

四、大学,眼镜是生活必需品
有过很多次忘记眼镜放哪了而到处乱找的经历、眼镜不小心损坏去配眼镜的路上要走得很小心、冬天一进有暖气的教室眼镜上蒸汽瞬间成了摸索前进,一方面,眼镜会造成很多的不方便,另一方面,它又是生活的必需品。
大学的近视度数在500左右了,每次听课或者自习看书超过半小时就得摘下眼镜休息一两分钟再继续,而且颈椎也得时不时活动一下,眼镜有时成了持续沉浸式学习的障碍。
早上洗漱完第一件事是带上眼镜,晚上休息时最后一件事是摘下眼镜,对一切治疗近视的新闻都格外关注,对朋友圈自嘲因为近视而闹出笑话的经历也感同身受。

有无数次想摘下眼镜,但一分钟后又默默带上,对生活必需品,既爱又恨。
四、工作后,更想把近视一次治好
在一次公司的体检中,医生建议我做激光手术,虽然这个想法初中就有了,但还是很有顾虑,因为在新闻上看到不少做完手术后走后遗症的事,怕影响当前的生活和工作,当时家人也不太同意我做这个手术,原因一个是手术效果不确定,另一个则是怕影响之后的视力。
我又去知乎上搜了很多关于已经做了激光近视手术的例子,

比如这个,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完善已经将手术的风险降到了最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自己是否做好了手术的准备的问题,包括心理上的和经济上的,我想自己快准备好了。
当科技有机会弥补人体独特生理缺陷时,我们要相信它能做到,也给自己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