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有信,初冬轻启,沐光而至,行以致远。12月4日,国培计划(2023)陕西省骨干校园长能力提升(课程领导力)培训班一行40余人走进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参观冬日的凤园,考察“学为中心”理念下的课程建设。
共赏,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潜在的课程,课程是物化的校园文化,学生作品是校园文化的表征。在我校德育主任张海燕的引导下,校长团先后参观了学校独具特色的课程基地、奇思妙想的问号征集区、朴素高雅的字里行间艺术中心......行走在美丽的凤园中,校长们体会到学校处处蕴含的育人细节,对独具匠心的校园文化和浓郁的人文气息表示充分肯定。
共研,教师成长
学校骨干教师李静展示了一节校本课程——《圆规》。她基于学生立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探究、课中群学研究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圆规,掌握正确使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与学生们一起领悟圆规和圆的数学魅力,同时通过课程思政的渗透,引发了学生对圆与人生的思考。
学校青年教师李蓉老师带来了一节《探秘“听池”的生态系统》项目式学习课程。李老师通过任务发布、驱动问题提出、任务探究和项目任务展示四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群学、对学、合作的形式来竞选“听池”科普团队。整节课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平台去主动参与、充分探索、展示表达,充分展现了我校“学为中心 品质课堂”的理念。
共听,经验分享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晓萍做了主题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资源意识》的报告。她谈到,终身学习的前提是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在孩子的发展初期是源于他们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兴趣和疑问,教育要做的事情就是发现、保护并鼓励他坚持下去,基于这样长期有效的探索研究会促其生长成一种深植于内心的学习习惯,这就是终身学习的萌芽。
面对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我们需要改革以往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未来社会人才必备品质的育人形式。树立特色课程的资源萌发意识、提升学科教学的拓展与生活化意识、让课程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如此基于校情、学情的综合性的课程的整合开发,就是让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与学习产生关联,让实践经验与专业探索产生碰撞,其所产生的附带自身探究与思考的高阶能力就是我们一直在提升和优化的课程资源。
独行快,众行远。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相信各位校长在未来的教育路上,将会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勇敢追逐心中的教育梦想。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将继续努力提升办学水平,搭建相互切磋、学习的平台,携手更多教育同行,共享优质资源,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