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主题讨论刘天平一鸣惊人
唇枪舌剑宋老师最后定音
语言最上等的魅力在于臣服人心,使愚者心明,智者心顺,懒着心忧,勤者心畅。正如宋老师所说,中文系的学生倘连语言都不能驾驭,纵使腹内有千万谋略,也终究是归于失意或失败,留不住成为英豪的半点影子。
中文系学生,在如今文学势衰的现实形势下,还承担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任。纵观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兴盛历史,文化的繁荣往往与时代的兴盛是相生相伴的,只有有了先进繁荣的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的大繁荣才能持久而不衰竭;反过来,大繁荣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往往也会孕育新的灿烂的文明和艺术。思想自由是艺术潮流的指南针,精神开放是思想自由的灵魂,我们必须承认,自周、汉以来,我们的思想大家越来越少,守旧、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并不完全是出自文化的自卑,更有享乐社会土壤和危机意识淡化的致命一击,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滥觞,为什么时至今日,却并不多见纵横流淌的江河?21世纪新阶段,受多种历史因素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文化大厦已经显得千疮百孔,砖瓦剥离,支架也左支右绌。
“荒漠里决不会产生伟大的文明,人类文明的摇篮,一定是在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的地域,一定是由勤劳奋进、自信自强的民族创造的,是时候该你们这一代人做点于民族有意义的事情了。”宋老师说,“所以这次主题讨论,你们选取的角度很准,支点很准,只要把杠杆撬好了,我相信效果肯定好。”
为了筹备主题讨论,我和刘天平走访了好几位德高望重的退休教授,听他们谈论对中文的看法。我们到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意在尽量使我们的观点站得住脚,能尽量大的具有说服力。
经过一周的准备,班级第一次主题讨论正式开始了。
黑板上唐英用兰黄红三色粉笔写了“主题讨论”四个帅气的大字,我出面邀请了宋老师和文学院另外三个老师。讲台两侧端放着四张课桌,由刘天平和主题组四人分坐,面对大家。
主持人是刘天平小组的一位女生,看到下面那么多老师和同学,非常紧张,语气局促,有些手足无措。
女生腼腆说道:“欢迎各位老师同学们的到来,今天我们小组选定的主题是,试论文字在文明传承中的重要意义。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主题组阐述观点,第二阶段由大家自由提问。下面有请今天主题讨论的主讲人——刘天平。”
相比讲台掌控能力较弱的主持人,刘天平对现场把控能力要强得多。吐字清晰、逻辑严密、肢体语言灵活,他时而激愤贬斥时弊,时而婉扬抒情引导……
刘天平的主题演讲分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介绍了古代文明大国与相应的文字,意思大致是文字是民族的思维,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反应的是一个民族的图腾信仰和立世方法,往往也暗含了这个民族最终的命运,这就是文字密码。总体来说,世界上的语言与四大文明古国渊源深厚,一是起源于中文,比如现在的日文、朝鲜文;二是源于古印度梵文,如印地、泰米尔、泰、缅、藏等文字;三是起源于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发明创造,楔形文字向东发展,产生了古波斯文,随后又出现了栗特文、吐火罗文、回鹘文、蒙古文、满文,楔形文字向西发展,出现了西方拼音文字的源头——腓尼基文,从腓尼基又产生了希腊文、希伯莱文,从希腊文产生拉丁文和基里尔字母;四是源于古埃及圣书字,比如阿拉伯文、阿姆哈拉文,后来由阿拉伯字母产生了波斯文、乌尔都文和现代维吾尔文等。今天最流行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支,而英欧语系有12个语支,属于拉丁语系。
第二部分:汉语属于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没有之一。大意是汉语是象形文字,属于表意语言,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体式,是世界上书写最悠久的语言,判断一种语言是不是优秀,大致可以从书写的艺术美和实际使用的便利性来考虑,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2000年前的古汉字,我们现在人哪怕学的不怎么样,也能大致把一篇文章看懂,而英语呢?300年前莎士比亚写的喜剧,现在能有多少英语人能看懂这些变化的词语,无穷无尽的后缀,任意的毫无规律的字母排列,毫无先进性可言。
第三部分:作为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有强大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应该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和责任,认真学好专业,把汉语的魅力展现给世人,树立语言自信和文化自信,学好中国话、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人!
刘天平的演讲旁征博引,语言深入浅出,又立足我们中文专业,简直就是给我们中文人脸上贴金,自然引得满堂喝彩。
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听众提问。
“如果说中文是最优秀的语言,那么纵观全球,为什么全世界英语是最流行的?”有同学反驳。
“这个道理很简单,英语之所以分布全球,完全是依仗英国当年的殖民主义政策,他们强制性地消灭许多文明和国家,强迫当地人学英语,不信我们可以回顾历史,北美印第安人的灭亡是谁的功劳?如今的南美洲无不是葡萄牙西班牙语的世界,也正是当年殖民主义政策带来的。”主题组坐在最右边的一个男同学解释说。
“有什么证据表明汉语比英语更先进?”不出所料,有人提出异议。
看来在座的中文系学生有许多人都瞧不起自己的母语,这不得不说是有些可悲。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们都应该学过,当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块土地给普鲁士,普鲁士占领当局强迫当地学校改用德语教学;日本人占领朝鲜、台湾和东北三省,强迫当地居民学习日语。这都遭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抵制,而现在我们中的这些所谓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抱着汉语是落后语言成见的居然不在少数,怎么不令人感到担忧!
“因为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由于汉语使用了‘声’,因而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是1200个。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四百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 主题组立即有人站起来解释,看来刘天平他们准备的相当充分。
“我不同意,英文是由26个字母组成,利用26个字母的不同排序组合,得出各种含义的单词,26个字母的组合方式是无穷无尽的,可以完全避免重复的排列组合,这种方法可以说体现了人类最早的发散性思维,而汉语哪来这样的优势?”又有人反驳。
围绕到底是英语先进还是汉语先进,全场同学分成实力相当的两个阵营,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相当激烈,无非最终都是指向了当今的英语教学制度,既然汉语先进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学习英语呢?
宋老师走上讲台,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
“今天的主题讨论,我看效果很好,既切合了我们的学习实际,又启发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对此我非常满意。这种形式很好,同学们探讨的很热烈,体现了我们的素养深度。作为中文系学生,我们要担负起应具备的担当能力,认真学好汉语,当然了,我们也要学习英语,这对我们今后走出国门、面向世界,是好的宣传。”
宋老师环视了一下教室,接着说:“国家制定英语教育政策,包括我们现在的四级考试,也是当时社会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为当时向世人展现我们开放的勇气之坚定和心胸之宽阔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当然了,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当年面临的许多问题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变,需要与时俱进的精神来做些调整。教育是一个民族走向强盛的必然步骤,学习外语也是一个民族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等优良品格的表征,不过,我们一定要明白一点:学习外语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我们凭借英语这个工具,更直接地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科技,为我所用。‘梧鼠五技而穷’的典故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所以,借此机会,我再强调一遍,希望同学们认真学好专业课程,坚决不能出现补考这样的事情。再次祝贺今天的主题组,很成功!很成功!”
活动结束后,宋老师把我、章绮涵、刘天平三个叫到办公室,再次高度评价了今天的活动,嘱托我们一定要把接下来的活动开展好,争创成中文系特色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