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是《刘润5分钟商学院》第二季第一课:联合评估。
学到的框架如图。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前几天一篇文章:《罗辑思维的骗局》被很多人转载,讲的大概意思就是很多人花了很多钱,《得到》割了韭菜,还有罗辑思维引起了知识恐慌等等。
大家先来定义一下什么是知识?知识的定义
未经自己思考的“知识”就是信息。
信息这个东西还是很好的,经过自己思考的“信息”就是知识。突然想到昨天一个朋友问我如何看待“认知和学习”的,我的回答是:从字面上看,你要先见识到了某个“知识”,你才有机会学习,就像一位老师问自己的学生,如何从监狱里逃出来,有的人说要先找到钥匙,还有人说要打倒门口的警察,这位老师的答案是:首先,你要认识到你自己在监狱里。
二手知识就是坏的?
有人说直接就听经过别人加工过的东西就像是在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一样,是不会有收获的。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如果说学习知识就要学习一手知识,那么小学初中和高中,你学习的都是经过老师对书本的加工使得知识点更加容易的让学生理解。按照学习就要学习一手知识的观点,是不是老师就可以下岗了(这句话有些极端)?我们要做的事让知识为我所用,而不是只是知道知识,仅仅知道知识事没有用的,要去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不断迭代。
如何让这些花钱买来的“知识”从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呢?
第一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即费曼技巧。
很多人在考试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题自己都复习过,当时复习的时候自己也懂了,为什么自己答题的时候做不出来?是自己太笨了么?我们的大脑很多时候会欺骗自己,以为自己看过的就是知道了,知道了就是自己会了。大家都愿意听更多的东西而不愿意自己把一个知识点弄明白。
第二点,想出5个这个知识点能够用到的场景。想不出来,就记下来,直到想出来为止,做好记录。
第三点,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时的进行复习。
第四点,复习的时候可以使用康奈尔笔记法。
复习的时候通过看自己概括出来的要点进行回想,实在想不出来的时候再看一下答案,这样记忆效果会更好。
说回今天学习的联合评估,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
第一种:强强联手。两个自身很大的品牌合作,创造出更加好的产品。
第二种:“蹭名牌”。比如说:在一开始自己的品牌不如前一个的时候,可以说英语培训新东方第一,我第二。当自己的品牌和新东方不相上下的时候再采取:敌强我也强时应该采取的策略:单独评估。比如:自己的师资雄厚,多年来的升学率很高等等
第三种:对比。比如卖牙膏,普通牙膏3元,同品牌加强版4元,大家可能会买4元的。这样加强版的牙膏销量就会上去
第四种:对比。结婚的时候,找的伴娘不要比新娘漂亮;伴郎同理
第五种:对比。洗发水200毫升50元,500毫升70元,也会增加大瓶的销量。
今天的思考就写到这里啦,你有什么思考呢?欢迎和我讨论呀~
法法石 终身学习者
坐上和我一起学习的小火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