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之后我很少看小说,直到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且听风吟》拿到手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了这个事情。
大学四年是我读书最多的时候,因为可以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那时的时间也比较充裕,毕业之后的这些时间里,专业书籍居多,直到前些日子,毕淑敏的那本《女心理师》读后开始重温到小说的魅力,于是陆续购置,三个厨房、三个故事的《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再到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我觉得我需要看第二遍)。
书单里面经常推荐各类书籍,什么独立的、沟通的、思想的,反正好多好多几乎每天都有,我只是想感叹一句世界上的书籍真的好多哇。
从小到大属于自己的课外书并不多,嗯,准确意义上一定是这样。
我妈虽然很节俭,但对于学习类的各类资料她是坚决支持的,只是我很少开口要。小学时候的老师很少推荐作文书,都是我们自己到书店选的,那时我并不会挑选书籍,只是按照自己的直觉来,我一直用的那本作文书很小但好在这本书性价比比较高,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好句摘抄也基本上是从这本书得来的。有的时候看到班级同学拿来那种A4纸大小的作文书,真的好羡慕,不过好在还可以用学习成绩来安慰自己。
初二那年,学校组织中文演讲,当时去县城购买辅导书的时候抱着一定要提升演讲口才,所以心血来潮买了一本演讲类的书籍(然而都忘记了叫什么),回去之后我妈先是批评了我一顿,因为她觉得我就是心血来潮,果不其然没看几页就搁置了。应该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心血来潮的购物冲动慢慢开始展现。
后来为了提升英语写作和口语,我买了一些列的英语故事小书(但这次我妈并没有批评我)。这个系列的书籍特别多,我挑了6本,读完了两本,后面的四本书也是束之高阁。这些书到现在还放在家里的书柜。高中回家的时候偶尔还会翻看,简单、易读,只是我自己当时并没有合理的利用。
回归主题。
准确的说我读完第一本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应该是在高一那年。我对时间的记忆,只是从当时的一些细节中做以判断,我记得当时是自己用一个很简单的A4纸大小的本子作为读书笔记本,用钢笔工整的摘抄读书笔记,形容明月的那段美丽的句子、用到的自己没有听过的成语...
《穆斯林的葬礼》是我和我们班班长(就是那个从初一开始一直到高一的那个班长)借来的,因为她说过,她舅舅家的书特别多,如果我想看,她倒是可以推荐书籍给我。我利用闲暇时间看了这本书,很快就被里面的章节吸引了,里面描述性的话语是那么的美(凡是一遇到自己不擅长的,我就很会感叹,感觉怎么同样的话语,作者说的就可以那么的好),我用钢笔工工整整的在线圈牛皮本上摘抄了读书笔记,当时还画了一个人物构图,梳理书里面的人物关系。
后来同学又陆续的借给我一些书籍,讲真话,有一部分我并不是很喜欢,国外的长篇小说读起来总是让我自己很头疼,里面的人名总是那么长,刚开始读我总要不断地翻看前面的章节,来回忆书中描述人物的人名,所以我总是不断地在重复之前,以至于读完一本书需要很长的时间,即使读完了也不能完全记住主人公的全名,整本书里面的情节描述,也都是大段大段的。
高考结束,成绩出来的那个暑假,那种幸福感是我不曾体会的,没有了学习任务,家里没有了吵架的声音,整个氛围很和谐,我可以无限制的睡觉,可以随意的看电视(再也不用趁着父母不在家偷看电视,再也不用听到门外有动静的时候赶紧关掉电视假装学习),可以学习做饭这样再也不会被别人说我不会做饭了。
也正是那个暑假,某天,我去了县城的一家超市给家里买生活用品,我虽然不喜欢逛超市,但一旦因为各类需要进入超市之后,我一定要去的是家居用品区。超市的人很少,对我来讲这种感觉爽歪歪,二楼拐角处设立出一部分书籍区域,琳琅满目的书籍,因为看过路遥《平凡的世界》,很喜欢,最后挑选了精装版的《人生》(纷繁选择投射在某个人身上的缩影),篇幅较小所以很快就读完了(以至于我总是在感叹路遥怎么可以早早逝去,他写的书籍好朴实、好精彩,应该有更多的著作才是)。工整的笔记也一直完好的存放在家里(我喜欢的钢笔字外加牛皮纸)。
大学读的书越来越多,除了图书馆借阅的书籍以外,自己也陆续的买过很多书,当时的社团也存放了好多的书籍,所以一来二去接触的就多了一些,理论类的书籍缺少实践,就显得比较枯燥一些。
小说类的书籍我一般会花更多心思去选择,或者直接看书单上推荐的理由,第一:自己的性格相对来说比较敏感一些,更容易伤感,所以在选择小说类型上更倾向于短、中篇小说,这样读起来不会太累,人物更容易梳理一些,我闺蜜说她之所以喜欢村上春树的作品是因为『他写的东西很淡,完全没有浓重的个人情感。不来给你灌输什么思想,也就是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感觉』。
小说背后的那条线、那个主旨总会告诉着我们一些事情;故事里的情节似乎也是身边某个人的缩影。
专业书籍的选择上面,我更擅长一些,我的选择侧重于自己的专业和喜欢的,如果一开始不知道如何选择,可以去看各类推荐背后的推荐理由,然后自己刻意培养,慢慢的就知道自己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了。
我并不擅长推荐书籍给他人(如果真要推荐,一般也都会从利弊两方面分析),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更多的还需要自己去体会、去选择。
生命的长河里,我们就像是某个小说中的主人公,只是各自情节不一,精彩的、不精彩的,至于想要成为怎样的主人公,还需要你我努力抒写属于各自精彩的人生。
故事之外的你和我,又谱写出一本怎样的小说。
PS:同步至
微信公众账号:蔷薇花开的盛夏 (ID:qiangweihua07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