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职场七年,有些人一路晋升,有些人十年“稳坐钓鱼台”,而一路坦途的职场人大多也有些共性可寻。通过大量的书籍阅读、职场精英的经验分享,蔷薇梳理了三点与诸君分享:积极主动、聚焦、走出舒适区。
1.积极主动
有一次和朋友吃饭,两年间他从产品经理晋升为副总,我问他:有些学霸进入职场后也业绩平平,那你认为在职场里能脱颖而出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是思维方式。
当时我并没有理解。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根本的思维差异在于:是否积极主动。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首推的习惯是:积极主动。
这四个字知易行难。积极主动的人,会把自己当成主人,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主动思考,像使命一样去完成。这种态度炼成可能源于习惯,也可能源于热爱,还可能源于性格。职场上真正积极主动的人不过百分之一,大多数人都是被动的接受和完成任务。被动的人,大多处于执行者的角色,完成任务即可。至于任务背后的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建议,完成任务是否能达到上级想要的目标,他们很少思考。被动的人很少把工作当成自己真心想要解决的问题,当成自己的事儿去做,却认为:工作就是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交差即可。
如果你是一个被动的人,而又想变得积极主动,获得成就感,可以尝试这个办法:
1)宏观改变:遇到事情,这样思考:这件事我想怎么办?达成什么目标
2)微观改变:使用积极语言:聆听自己的语言。语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言语间就能反应一个人对环境的态度。如果一个人说“我没时间”,“我能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这么做”,“要是他不这么对我就好了”,这些都是被动思维方式。尝试使用积极语言:“我可以想到办法的”,“下次再有耐心一点”,“我能做好这件事”等等
行动:记录自己的语言,写积极主动日志,每日复盘总结,坚持一个月,培养积极主动习惯。
2.聚焦
做通才还是做专才,我的答案是:先做专,再做广。如果每个领域都浅尝辄止,即使需要跨领域整合,以自己浅尝辄止的功力也远远不够。
滴滴CEO程维说,自己每天都在思考用户出行习惯的改变会怎么样的影响到上游的汽车的设计、生产、运营、汽车的所有权和用户的使用以及滴滴在其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即使是像程维这样的老板,每日主要也专注于出行领域的变化。现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只要在某一个领域做得足够深,自己不足的地方完全可以借力借势。网红借力直播平台,而不需要自己去搭建。咪蒙借力微信公众号平台,也无需去搭建写作平台。
想清这个道理,我清掉了关注的众多公众号,退掉了不相关的在学课程,不再关注新闻资讯。我一直认为自己喜欢学习:下班后会找各种书读、学习在线课程、参加论坛峰会、掌握各类方法论。然而却很少关注工作所在行业的动态、竞品的发展情况。当工作占据了我的生活,不再有时间学习各种知识时,我反而觉得很累。
最该学习的领域是工作,只有工作中的学习,才能学以致用。在践行中不断修正知识,能够指导行动的知识才是好知识。学了很多知识,却一无所用,实属浪费。
行动:找到自己要聚焦领域,要掌握的技能,做目标拆解,形成行动指南,每日精进。
3.走出舒适区
看过《异类》这本书,就不会对“刻意练习”这个概念陌生。刻意练习是指,在自己专注的领域,刻意去做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儿,通过重复练习逐渐掌握并熟练。听起来喜欢刻意练习的人,不是变态就是自虐狂。
刻意练习是反人性的,但这也是通往高手中的高手的唯一路径。去寻找自己专注领域内不擅长的方面,不再逃避,多多练习。比如我的软肋是沟通说服,那就创造机会,多沟通,多寻找意义,练习说服力。呆在舒适区固然舒服,但必然也是短暂的舒适。走出舒适区,才能带来长久的舒适。
也许这三点对你来说是常识,听到、知道从来不等于做到。能够真正做到、天天都在践行的才算知道。
愿蔷薇的分享祝你职场晋升“一臂之力”!
#蔷薇记#: 记录生活之美和智慧之妙。
这是蔷薇石原创的第94篇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