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奖励的惩罚》 | 读书卡片(3)

《奖励的惩罚》 | 读书卡片(3)

作者: 锋行印象 | 来源:发表于2020-08-21 22:40 被阅读0次

谁说通过奖励人们做他们爱做的事情,就能把玩耍变成工作? ——罗斯玛丽·安德森 1976
奖励改变了人们对所做之事的感觉

术语卡: 视表现而定的奖励(PCRs )

视表现而定的奖励(PCRs ):表现与奖励挂钩,如果表现越好,就能得到丰厚的奖励越,导致人们会感到只要自己努力表现,就能获得奖励。
“不仅是人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在给自己奖励之前,还控制自己的表现的好坏”,与表现无关的奖励相比,这种情况对自主权(内在动力)更具杀伤力。因为PCRs 还必然需要事前其他的控制策略,如监视与评估。

比如:妈妈对孩子说:期末考试获得前3名,就给你买乐高玩具;

视表现而定的奖励(PCRs )培养人们学表现行为的表演

如果把某件事定为另一件事的先决条件,作为达到领一件事情的手段,那么它就会被任务是不太想要的。

“做这个就能得到那个”自动降低了“这个”的价值,得到奖励的人认为:“如果他们得贿赂我感这件事,这件事一定是我不想做的。”
“奖励相当于宣布这行活动本身不值得做”

得到的奖励刺激越大,人们会越消极地看待为了得到奖励而必须做的事情。

行动卡:对不那么感兴趣的事,为什么也不该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别人做

1、外在动力降低对任务本身的兴趣,而且也抑制我们的兴趣去探索如何使任务更愉快的策略。
其几乎总是降低创造性,有时还使得人们在完成一些日常认为是干得更差,比如记忆、区别相似的画或图形等等

2、 以为实践中,我们可以像做外科手术那样把生活中令人厌烦的部分切出来,并对其(为由对其)使用外在动力,这个想法太天真了

  • 首先,在教导或管理一群人时,要使奖励的使用因人而异实非易事;
  • 其次,即使每个人兴趣相似,一个特定的话题也有其中一部分比另一些话题更有趣(以小学数学为例:背诵乘法口诀是见很枯燥无趣的事但探究数学概念确认引人入胜,尤其是富有才华的教师能够把课堂变得如同游戏一样。);
  • 因此,如果我们假设内在动力低落时提供奖励是可以接受的,那么我们最终会奖励的反而是内在动力强烈的人,或者能促使人们动力高涨的活动,结果可能就是使其他人的兴趣更加降低;
  • 如果奖励会把本来有趣的活动变成令人乏味的任务,那么通过奖励让人们更快完成乏味的任务一点儿也不值。
    3、跟其他手段一样,奖励只是促使人们去关注既定的任务“怎么做”,而不是对任务本身提出“为什么”。
    4、即便我们认定某一特别无趣的任务必须完成,人为的诱导因素也不是唯一的选择,还有其他更尊重人、操纵性较少的方法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完成不太可能受内在动力驱使的任务。

Ref 《奖励的恶果》第五章:降低兴趣:奖励失败的第五个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奖励的惩罚》 | 读书卡片(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ap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