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更新到今天,我发现自己似乎不知道该写什么了。写日记是个人兴趣,之前主要记录日常琐碎,如今突然对内容的质量也注重起来,便有一些手足无措了。
我习惯于记录一些生活感想、内心挣扎和未来规划,而现在却强迫自己出高质量、有深度的文章。这想法已经形成压力,加上日常的琐事,工作生活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上个月能量爆棚,写过许多文章,也读了一些本书,这让我内心对自己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虽然适当压力有助于成长,但是成为一种负担便也失去了本心。
我想自己还是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规划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在日记本上畅所欲言,本身就是一种享受,那就为自己保留下这一份幸福吧。至于日更,没有必要强求自己非要言之有物。
有时间就读会儿书,然后随性的写一些东西,还是写在纸上吧,那才叫“写作”。写在电脑上或手机上,总感觉有些不知所云,打不开思路。
心态也要平和,读书写作只是一个个人兴趣爱好,当做陶冶情操可以,切不可将其庸俗化,一心想着有几个人读,有几个人赞,有谁点了关注,要不要回访,那本身便会分散许多精力。之前写日记本上有几个人看过?也没见我放弃了记日记的习惯,端正了心态,那么做事就不急躁,不功利。踏踏实实做自己,诚诚恳恳写真心。
不要过高评价自己的文字,也不要妄自菲薄。日常琐碎写入日记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的整理和复盘,可以起到良好的安抚和镇静作用。有时候心乱如麻,文字便倾巢而出,将自己的心事一股脑儿付诸笔端,当一篇满是牢骚的文章写到末尾时,思路也变清明了,原本纠结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原本的摇摆不定瞬间变得内心笃定。在我看来,写日记的魔力便在于此,而我能坚持记日记,也正是这个原因。
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但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且有共鸣的书,不可有“附庸风雅”的心态,不可有“读给人看”的姿态,拿起一本书,如果十分钟依然无法沉浸。那么我们真的该考虑换书了,不是书不够好,不是我不够强,是书不适合我,或者这个时间不适合读书。不如闭上眼睛听会儿音乐,等“心”找到回家的路,再重新启程。
读书笔记一定不要等读完一本书再开始写,而是边读边写,边写边读,对有感触的内容应当立即成文,并展开论述,将自己想到的全部内容都记录下来,而不急去评价其好坏。
写作如果去掉功利心,那么剩下的便是随心所欲的快乐。为人生注脚,为生活添彩,为未来储备,为眼下梳理思路。何难之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