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写给——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别再说你爱文学了——读〈爱好文学〉和〈文学之贫困〉有感》
当版君屏蔽我发的有关文学之问的文章后(因为里面有我和他的聊天记录),我决定不再用简书。
写在回复前:
这篇文后,我决定卸载简书,至少我会离开很长一段时间,并带走我的一些作品,好像我之前退了所有简友群一样。这种背弃,不是因为我要放弃初衷,而是要斩断所有让我坚持梦想的荆棘,文学之路,我仍旧是个战士。
很难过,但又觉得很必然。文学本来就已经岌岌可危,而我这些想坚持的尔等,只能退居到幕后,看电影、电视剧、八卦新闻、娱乐节目、歌舞节目在时代的舞台里狂欢。还有铺天盖地的写作课的舞台,他们可能宣扬励志,宣扬爱情纠葛,或诉说着玄幻,宫廷,不一而足。
我会继续坚持微信公众号的更文,而今,我已申请了改名,我把名字改成了"作家苦旅",成为一个作家到底有多苦,只有作家自己知道,我在经受这种历练,说着又有些伤感,我在这个平台认识了好些作家,也包括报社、杂志社主编,但可惜的是他们的作品都很少有人阅读。即使一个叫李禹东的作家,他二十岁左右就加入了国家作协,也是察哈尔学会的研究员,如果你对写作不了解,可能你不会知道他有多厉害,当然他自己并不吹这个牛。
协会有三等:
①市级:很容易入,只要有一些登报作品(我就有),或有关系,也有一个主编说可以让我入;
②省级:只要有两本书即可,仍旧很容易入,因为自费也包括,当然我都有两本书的雏形了,找找关系我能入;
③国家级:一年入会的,四川只有20来个,整个中国的国家级,也需要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
就这样一个作家的作品,阅读量才几十,他最近出的文有关于"华工",序言是"前……部长"写的,对其也很欣赏,而他阅读的书籍应该是上万册,他最常说的就是——普通国民审美辨识度很低,所以好的作品很难被发现。
当然这样一个30出头的作家也不乐于包装自己,即使很多人去找他,这是他的气节。想来我的文还是稚嫩,他也算科班出生,而我现在才在想考文学研究生。
这个平台曾经我那么喜欢,而今就只想写些碎言碎语。我想更专注学问,去研究它,而非只靠它谋生,让自己发光。
对啊,这是我第三次离开了。第一次我离开了公司,老板说可以小捧我一把,我离开时,她说,"没有关系,写得再好也没用。"
第二次我离开简友群,我想专心下来创作,而不是在意流量和评论,看铺天盖地的聊天记录。
第三次我离开简书,我不想为了得到版权而去写迎合大众的文字,我说过,作为文人,要有气节,也许以后我会有多重身份,用别的工作养文学,但写此文时,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文人,而不是被时代,被社会摆布的木偶,我的意识的改变必将来源于我的生命的枯竭,这是唯一的道路。
这篇文说来还是太随性,也很义愤,但作为爱好文学苦研的你我一定明白我写此文的目的,人生来只有一心,若还要违背,活着的意义又在哪儿?
是的,我就想宣传文学,能多宣传给一个人,我就开心,能宣传给一群人,我就感到有所价值。"作家苦旅"毕竟是一个人的磨砺,再加几个作家在高处不胜寒的地方互相评点对方的不是。
很高兴,今天能一吐为快!感谢版君的回复。
写在回复后:
①感谢你那么认真的回头看了我本来打算离开了。我只想专注文学,怕这块儿被国人遗弃,我会参加你说的。我想而今我最重要的还是多读书,专研。偶写书评,如果简书有越来越多的文学机会,我真心为国家开心,文艺不亡,国家魂魄就在。
②国人的审美力被逐渐降的好低。以至于对文字产生依赖性,不想看要动脑的文字,或者说生活的真相,曾经我也看爱情剧,现在发现很多人的爱情观,婚姻观都受到了影响,包括我自己。不是富二代就是天才的情节,忽略了我们工作时的真实状态,忽略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一点点被有些单一思维架空,一点点觉得生活的无味。这是我之前写作的目的。和你聊了那么久,真心感谢!我好久没做愤青了。
写给版君:
我来这里时,看到有以点赞数,粉丝数作为签约的条件的(粉丝2000,点赞4000,单一集子下作品40篇),又看到不拒绝文学类文章的签约公告(要求10万字左右的长篇),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我都在努力靠近。
结果是看到满屏签约的都是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简书头期的签约作者已经打下了鸡汤文,励志文,情感文的模式,他们有着无处不在的累积效应。 甚至让读者认为签约的才是好文。这个是很难逆转的思维方式。
三五万字,签约,是某某国外大学毕业,签约,还有个写了两篇短篇小说,签约。如果不是昨天问你,我便不会认真去看别的签约的写作水平。(我长篇小说一本,短篇几篇,散文几十篇,诗歌几十首,还有历史十多篇,共计30万字,三月写成。)
如果要我给点小建议,就是:以半年为期,审核已签约作者作品,不合格的予以摘除。
这样一劳永逸的奖励,还加大前者宣传,后者的进入难度。还在不需要文学作品的时候提到文学,引来文学爱好者的写作关注。这个平台最终成为的就是一个"简输",简而输,因为单一,千篇一律的运作而输。
之前有些欣喜,这里曾有一个签约的历史大咖——一篇读罢,让我看到了简书的学习氛围,可最终他离开了,带走了二十多万字的文,我至今不知原因。另一个大学文学博士王小麦在这里更了写作课,我还购买了,他也是了了收场,专注知识的好像都走了,也许是我把一个娱乐场所看得太认真,和我恋爱时一样,"认真只能对自己,不能对任何外物"。
但看明白的不会留下,签约都不需要乡土小说,我想"现实主题"征文,都没提到"现实主义"这样偏专业的词汇,最后选出来的还是情爱文,搏眼泪文等。《一地鸡毛》(刘震云)《烦恼人生》(池莉)《现实一种》(余华)《祝福》(鲁迅)……如果来竞赛,定是输。
曾看到有人说长期用简书的大多学历不高,我的学历也不高,大学本科而已,但我还有机会苦读几年,努力获得高学位。能在简书记录些东西,比起备忘录,简书还是有作用。
你也就只是工作人员,回答我那么多,我道声感谢!将走之人,其言也真,可以做个参考!
参考文:
(作者三个月粉丝过万,我两个多月完成了,作者用各种战略达到高阅读量,我在篇篇阅读量过千时退出了简友群。与其说简书搏文采,不如说是一群吸粉能手的博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