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冰台】
晚上下班回家晚了,也不想再去买汏烧了,楼下找家小吃店随便吃点就行。马路对面的酸菜面馆不知何时竟然关了,难得好口味,竟然没有善始善终。那就再找一家吧,转角阿三生煎也可以,叫上几两生煎,来一碗单档就行。
单档就是百叶包一个,几个油灯子。而这几个油灯子其实就是豆制品,经过鲜美的汤汁浸润,味道也很是不错。说起豆制品,一定离不开豆腐,无论是嫩豆腐还是老豆腐,也可能是豆腐干丝,油灯子……对于豆腐,国人是有感情的。小时候村里有一家豆腐店,开在仓库场后面一排矮平房里。当地人买豆腐也不用现金,家里有黄豆,也不用那些好黄豆,歪瓜裂枣的也可以,一斤黄豆可以换两斤豆腐。
村里自己磨的豆腐,点豆腐的卤水其实就是石膏,清热解毒。味道做的不错,但老豆腐的豆腥气比较重,可有人就喜欢这豆腥气,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买上一块刚出炉的老豆腐,回家也不用多做加工,倒一点酱油蘸着就可以吃,过早饭也不错。当然有条件的就是做汤,咸菜豆腐汤等等。
对于豆腐还有不少戏称。家里老人往生了,做白事时豆腐是主角,故而被人称之为“吃豆腐饭”。吃豆腐饭有时就会成了往生代名词。吃豆腐饭是到另一个世界,可少一个字,吃豆腐,那就是另外一个意思了。
或许多吃豆腐会养颜,豆腐店都有老板娘,很多时候被戏称为“豆腐西施”。买豆腐的年轻人,时不时说一下不着四六的话“调戏”老板娘,被人称之为“吃豆腐”。推而广之,“占”人家小姑娘便宜,也常常被人称之为吃豆腐。
说起怎么做豆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记得当年有一门实验课,属于探究类型。有学生突发奇想想做豆腐,我也没反对,那时实验室也大,所用试剂也不贵,就一口答应下来。学生也积极地查文献,做准备。为了做豆腐,还专门买了锅子,磨豆浆,点卤水。还想着做内酯豆腐,专门买了葡萄糖酸脂。可积极性很高,结果不一定好。也不知道那个步骤出了问题,内酯豆腐没做成,最后收获的都是些不怎么成型的老豆腐,颜色也不是那样的白,灰不溜秋。失败归失败,学生们积极性还挺高,这一届没做成,留给下一届学弟学妹继续。可没料到,到了下一年遇到实验室搬家,没有原来那么大的实验室了,做豆腐的实验就此作罢。
楼下菜市场开了一家专卖豆制品的小店,豆腐,干丝,油灯子……一应俱全,生意也不错,看来国人对于豆制品还是情有独钟。旁边还有一家早餐专卖豆浆或豆腐花,生意那个火爆,吃碗豆腐花得早起,否则准轮不上。
2024.10.25
沪上青埂斋
网友评论